|
发表于 2008-01-16 18: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wind 于 2008-1-14 13:41 发表 
% n% @: w5 j5 e: U6 r5 p' l. B2006年美国《生活》杂志系列(麦克阿瑟、毛泽东、丘吉尔、蒋介石、东条英机及硫磺岛)# r2 L2 N& j9 ~# R9 s) l4 q
" E' P8 W; l" q; \/ o
不知道为什么会把东条英机这样一个二战甲级战犯放到zippo上,而且和毛主席放在一套z里,想不通。
( r- ?: A7 p# F1 {2 t% s) B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日 ... 5 f2 M6 K& L' R
借这个贴子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真正的历史
$ z5 K2 A. K8 A( f: s4 h
" l% n& d2 T; R二战时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可当时的日本虽然有内阁有国会但做出任何重要决定都必需要通过天皇的同意。天皇同意后才能由政府去执行,政府做出的决定如果天皇不同意就会立刻废除掉。
9 N+ L: x' U) o( c& n& I: [( z& z比如说在二战中日本干出几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都是由天皇亲自做出的决定,如(南京大屠杀、珍珠港事件等)
" A. ^" K+ M. q& t) e: l. l下靡就来说说一这两个重大事件的详情3 t. U. o3 {& k- H( m2 u. r" d; V7 r
南京大屠杀:- N% \) R0 x6 Y! m t8 J. Y
经裕仁天皇与皇后的叔父朝香宫鸠彦研究决定,日军占领南京后有必要清洗做为当时民国首都的南京,所有的当时留存的民国官兵,所有敢于抵抗的白姓,所有皇军想杀的人都可以统统杀死,以起到对中国的威慑作用。由当时的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上海派遗军新任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亲自下令。2 u4 k" h- Q2 Z6 }7 \0 G# D( n5 i# @
1937年底,南京大屠杀里,在6周的时间里,日军使用超过100种的杀人方式.包括奸杀,割乳,刺阴,抛刺,活埋,砍头,机扫(机枪扫),斩四肢,挖心,挖眼,碎尸,水溺等等.........9 O# S; W [( v; N( Z
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皇室人员及军人: 裕仁天皇 ,载仁亲王、朝香宫鸠彦亲王、松井石根(大将).、中岛今朝吾(中将).团谷寿夫(中将)、武藤章.(中将),佐佐木到一 (少将)柳川平助 (中将)山田丹二 (少将) / ~: q5 N0 Y: w" b* d! x
, _8 m! Q9 z* o) I8 K! s; I
珍珠港事件等:
" [" }2 w) T: A' h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在7月2日御前会议上,日本政府确定了《帝国国策纲要》,决定在准备对苏战争的同时,不惜同美英一战。裕仁同意这个纲要。在此前后,日军经裕仁批准侵占了整个印度支那。由于苏联以重兵坚守边境,日本北进企图未能得逞。9月6日至11月5日,经数次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对美英荷开战。从11月1日起,裕仁下达了一系列作战命令,并批准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进攻马来半岛。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裕仁发布宣战诏书,日本向美英宣战。整个战争期间,每当战果辉煌之时,裕仁都要发布敕语,煽动军队和国民的战争狂热。. i+ k8 T' N+ y# u0 L9 X% S
) f1 [& O3 Y& x3 p4 ?. }: K; g& N总之所有的坏事都是经他提出或同意的,但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日本二战一级战犯是东条英机而不是裕仁呢。1 V6 v/ s& [) ]1 n. p! n* s" {
美军在远东地区与日作战,日军抵抗顽强,美军伤亡惨重。日方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知道已无力与美军对抗便与美军私下谈判,同意放弃抵抗向美军投降,但条件是战后不准将裕仁天皇作为战犯处理,如果美方不同意日方要求,日本军民将会与美军抵抗到底,直到最后一名日本人从地球上消失。美军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日方要求。裕仁对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逃脱了国际正义惩罚的第一号战犯。东条英机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和裕仁比起来就差的太远了。但怎么办呢哪叫别人是皇帝呢,就只好做为替死鬼吧。把东条英机放进《生活》杂志里可能也算是再次感谢一下他为帝国作出的贡献吧,另外也再次误导一下现在的人们,让大家对这段历史永远蒙在谷里!* o O; G6 P; u$ N
! f/ z* `: `8 u% Z3 m
最后再说一句,裕仁这家伙具然活到了88岁,到1989年才死。不过没什么,长眠于地下几百万的鬼魂终于等到可以和他算总帐了。
' Q3 v1 r2 B2 ~" [( P2 Z. b4 d; z1 `: Z+ o( Q8 t
0 r$ E7 k, T6 f; E* O: P看一看当时美军汽车上准备铲除的几位人物吧,墨索里尼当时已经倒台了!
5 g7 p6 [1 V3 `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