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四军章

我的战争题材zippo(39楼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01-12 11: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1 i# W( E- J0 s! l3 {; D

3 t6 _" @; j& z7 U8 u7 K% ~% d3 c2 w
这好象应该叫列宁格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2 13: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YS 于 2008-1-12 11:23 发表
; p2 @+ |' q; C* ]6 k" S* a
# j* X( `1 ]" x( O3 q这好象应该叫列宁格勒.......

# P% e. L( t! D; Y6 I! y
5 B6 T2 P# ?, t3 M9 `3 oLS说的极是,应该是列宁格勒保卫战,英文的说法就是Leningrad,现在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即St.Petersburg,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出生于列宁格勒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谢谢LS的及时纠正,贴中已经更正。确实还有一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机子,当时错过机会了。下面就列宁格勒保卫战做些材料补充。
6 M* ^: n$ Z* Z9 W
6 s0 M: W' o, g. X. t列宁格勒保卫战
; r( p6 o2 A; Y, I( u0 W4 ^       1941年7月10日—1944年8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列宁格勒并粉碎德军集团在西北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     
: m, X% B" k3 d$ e$ ~    参加列宁格勒会战的有: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兵团和国土防空军兵团。列宁格勒市,列宁格勒州人民和游击队积极参加了这次会战。     
$ x$ m6 ]6 P" b6 e. L$ }  德军统帅部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等因素,将列宁格勒定为其侵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德军统帅部认为,攻占列宁格勒,不仅可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且可以实现其政治目的。德军统帅部想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从而消灭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勒布元帅)辖第16(司令官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博克元帅)一部兵力和从芬兰进攻的军队协同下夺取列宁格勒、喀琅施塔得。第1航空队共760架作战飞机,支援“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在芬兰东南部,两个芬兰集团军辖15个步兵师(内1个德国师)又3个旅,应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以及卡累利阿地峡转入进攻,与德军会合于斯维里河及列宁格勒地域。在芬兰集中的部队的行动,由德军第5航空队(240架飞机)和芬兰空军(307架飞机)进行支援。     
) o$ J  ?" j; T' z+ x" N9 Z  苏军的掩护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于1941年7月1口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列宁格勒的进攻。此时与德军对峙的是:北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辖第7、第23集团军(共8个师),西北方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辖第8、第11、第27集团军(31个师、另2个旅),有22个师的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50%以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向列宁格勒,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卢加河是列宁格勒南面的重要屏障,北方面军首长建立的卢加战役集群(6个步兵师、2个民兵师、2所列宁格勒军校、1个独立山地步兵旅)在皮亚德舍夫中将指挥下已于战斗开始前向卢加河开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进攻前对西北方面军占有优势: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迫击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飞机多8.8倍。     9 ]6 |* I6 t. W. c  |5 m4 U9 d
  为便于对两个方面军进行指挥,国防委员会于1941年7月10日成立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军事委员会委员为联共中央书记日丹诺夫),统辖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同时还成立了西方向总指挥部,西南方向总指挥部)。     
3 d$ ^& G/ g; D* S  在列宁格勒会战中,各方面军、舰队在城市接近地开始构筑防御地区。居民也同军队一起参加构筑。7、8月间每天都有数十万人参加防御作业。7月初,在900公里地带上(普斯科夫、卢加、诺夫哥罗德、旧鲁萨等市附近和卡累利阿地峡)进行工程构筑。列宁格勒周围建立了由数道环形地带组成的防御体系。在城市近接近地,在西南和南面构筑了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筑垒地域、斯卢茨克—科尔皮诺筑垒地域,在北面加强了卡累利阿筑垒地域。沿彼得戈夫(彼得宫城)、普尔科沃一线,也构筑了有抵抗枢纽部的防御工事地带。此外还建立了列宁格勒市内防御体系。根据党的号召,筹建了总数约16万人的民兵组织。在各企业中,技术兵器、武器和弹药产量与日俱增。     7 z: m- G6 }$ H( }* ~
  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防御(1941年7月10日—9月底) 德军粉碎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的猛烈抵抗,7月10日在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北接近地层开了进攻。几乎同时,德军在卢加、诺夫哥罗德、旧鲁萨等方向,在爱沙尼亚,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奥洛涅茨两方向实施了突击。7月底,德军付出了重大损失的代价,前出到纳尔瓦河、卢加河、姆沙加河一线,被迫在此转入防御并变更部署。在奥洛涅茨、彼得罗扎沃茨克、斯维里河等方向,苏联陆军在拉多加湖区舰队舰艇支援下于7—8月实施了顽强的防御战斗,至9月底前将德军阻止于斯维里河地区。8月,在列宁格勒近接近地展开战斗。8月8日起,德军在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方向转入了进攻。8月16日,苏军经艰苦战斗,放弃了金吉谢普,德军于8月21日前前出到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筑垒地域,企图从东南绕过该筑垒地域,冲入列宁格勒,但此企图被打破。8月22日起,在奥拉宁包姆方向开始了激烈的战斗;德军在此被阻于科波里耶东北。在卢加方向,卢加战役集群的军人英勇作战,击退了德军的各次冲击。在诺夫哥罗德—丘多沃方向,德军第16集团军于8月16日夺取了诺夫哥罗德西部。争夺诺夫哥罗德东部的战斗一直延续到8月19日。敌人东进企图全被打破。随后,苏军退守小沃尔霍韦茨河对岸。在这些战斗中,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校指挥的坦克第28师官兵表现特别顽强。西北方面军在旧鲁萨地域实施的反突击,牵制了德军庞大兵力;迫使德军改变了突击方向,赢得了加强列宁格勒防御的时间,因而在这一战斗行动时节起了重要作用。8月20日,苏军放弃了丘多沃。在卡累利阿地峡,苏军自7月31日起实施了防御战斗,于9月1日前退至凯克斯霍尔姆维堡以东30—40公里一线。于是列宁格勒面临被合围的现实威胁。8月23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北方面军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为弗罗洛夫中将)、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9月5日起为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9月12日起为朱可夫大将,10月10日起为费久宁斯基少将,10月26日起为霍津中将),8月29日,国防委员会撤销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而将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直接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 Z$ ]/ P4 M: e7 Q& @: N& z  R
  8月底,德军变更部署后沿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再度发起进攻,8月25日夺取了柳班,8月29日占领了托斯诺,8月30日前出涅瓦河,切断了沟通列宁格勒与各地联系的所有铁路。8月30日起,在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嘶克地域展开了最激烈的战斗,德军在此遭受重大损失,并被阻止住。但是,德军冲过姆加车站并于9月8日攻占了施吕瑟尔堡(彼得要塞)之后,割断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从此开始了对该市的封锁。现在只能经由拉多加湖和空中保持同该市的交通联系。德军大本营9月21日《关于封锁列宁格勒》的报告提纲中指出;“……(2)首先我们要对列宁格勒进行封锁(严密封锁),如有可能,即以炮兵和航空兵破坏该城……(4)可让‘要塞守军’残部留没处过冬。春天我们将打入市内……凡是还活着的统统赶到俄国腹地或将其俘虏,要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并把涅瓦河以北地区割让芬兰”。希特勒统帅部在实施其骇人听闻的计划时,对该市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和炮击(列宁格勒会战期间,共向该市发射了15万发炮弹,投掷了102520枚航空燃烧弹和4653枚航空爆破炸弹)。它想完全切断列宁格勒与各地联系,并用饥饿困死该城。     ' T0 ?8 j' v! u) U" {! F* }
  9月9日,德军又向列宁格勒发起新的进攻。主要突击由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以西地域实施。进攻前,德军对该市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和空中轰炸。情况异常紧急。德军已突至城市近接近地。伏罗希洛夫元帅由于指挥不利而被撤职,失可夫大将负责指挥方面军。朱可夫领导下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朱可夫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永远不要考虑列宁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宁格勒不能失守!     
6 s0 p8 N- I0 Q$ Q. v. v* a( }  i  因此,朱可夫迅速地制定了加强列宁格勒防御的新计划。有些兵团从卡累利阿地峡调到了最受威胁的地段,各预备部队得到了民兵支队的补充,大批海军军人离舰上陆,城市防空的一部分高射炮调到乌里茨克—普尔科沃等高地用于打坦克。苏军对德军的抵抗增强了。至9月底,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南接近地的战线趋于稳定。德军从行进间一举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遭到破产,德军抽调“北方”集团军群基本兵力进攻莫斯科的企图亦随之失败。蒙海峡群岛、汉科牛岛、塔林海军基地、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喀琅施塔得的英勇防御,对从海上保卫列宁梅勒起了重要作用。     
, k# f" F/ B1 U7 Y6 k  B& Y  1941年10月—1943年1月12日苏军战斗行动 德军统帅部未能实现其从南面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遂于10月月中决定向季赫温实施突击,前出斯维里河,在此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11月8日,德军夺取了季赫温,切断了最后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将物资运至拉多加湖,再由水路运至被围城市的必经之路。但是德军未能突至斯维里河。11月月中,苏军转入了反攻,11月20日,攻占了小维舍拉,12月9日又攻占了季赫温,并将德军赶过沃尔霍夫河。     
9 y$ l* j9 S5 O: `5 i' l0 x  保卫列宁格勒的斗争仍很激烈。共产党、苏联政府和军事首长制定了计划,规定加强列宁格勒防御,包括防空和对炮兵防御措施。在被封锁的日子里,联共(布)市委(书记为日丹诺夫、库兹涅佐夫、卡普斯京)和劳动者代表苏维埃(主席为波普科夫)在列宁格勒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边疆区委、州委对支援列宁格勒表示了巨大关怀。列宁格勒防御已具有全民性质。列宁格勒不可战胜的最重要条件是军民在市党组织领导下的紧密团结,市党组织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指示在被封锁期间领导了该市全部政治、军事和经济工作。列宁格勒的工业给前线提供了武器、装备、服装和弹药,而该市居民则是被封锁条件下补充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主要兵源。在最困难的时候即被封锁后第一个冬春,列宁格勒给方面军提供了10万多新兵。在被封锁条件下稳定民心,消除各种艰难困苦日益增加所引起的令人涣散的影响,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党组织为了使居民免于挨饿而做了可能做的一切,为了利用唯一可能的交通线——拉多加湖并通过空运来组织前送给养而付出了巨大努力。拉多加湖区舰队及其所辖西北内河航运公司的船舶担任湖上给养、弹药和武器的输送。在1941年秋季通航期间,共向列宁格勒运送6万吨物资。1941年11月月中,湖上航行实际上已中止。11月19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执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指示,下令在拉多加湖的冰上开辟军用汽车路。冰上交通线于11月22日开始通车。被围城市通过冰上交通线得到了战斗和生活必需晶的供应,疏散了没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以及工业设备等。仅1941年冬,就由这条交通线运进36.1万多吨物资,其中包括27.1万吨粮秣。由城内大约运出55万人,3700车皮工厂设备、文化珍品及其他财产。     
  f4 s, y# A/ t; v5 F1 [  1942年1—4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突击集团东西夹攻,先在柳班方向,8—10月为突破城市封锁,又在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了顽强战斗。在这两次战役中疲惫和消耗了德军基本兵力。但是由于兵力兵器不足和军队指挥上的缺点,两次战役都未取胜,未能解除城市封锁。     1 v' U/ b7 ?  l, u' Y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特里布茨海军中将)负责列宁格勒的海上掩护,以航空兵、舰艇炮兵和海岸炮兵及海军陆战队积极参加了列宁格勒方面军实施的各次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并保障了芬兰湾和拉多加湖的军队输送。担任防空的是防空第2军、歼击航空兵第7军,1942年4月起为列宁格勒防空集团军、拉多加湖师级防空地域、沃尔霍夫师级防空地域以及方面军和舰队的航空兵和高射炮兵。游击队在列宁格勒州,诺夫哥罗德州和普斯科夫州的法西斯德国侵略者占领区内展开了积极斗争。     
& X3 T1 \7 g1 B( O; u; c  在列宁格勒附近,掀起了群众性的狙击手运动。这一运动使防御积极起来,给了军队以实际帮助,即以小型兵器使敌遭受重大损失。1942年2月6日,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命令,列宁格勒方面军的10名优秀狙击手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 E% Z* }6 D5 }1 }+ [# s* b   对列宁格勒封锁的突破。 1943年苏军战斗行动 1943年1月12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戈沃罗夫中将)所属第67集团军各兵团、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为梅列茨科夫大将)所属突击第2集团军各兵团和第8集团军部分兵团,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着手实施“火星”战役(参见对列宁格勒封锁的突破)。在远程航空兵、炮兵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的支援下,两方面军在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之间狭小突出部(拉多加湖以南)实施了相向突击。1月18日,方面军所属军队在第五工人新村、第一工人新村两地域会合。对列宁格勒的封锁遂被突破。在拉多加湖与战线之间形成了8—11公里宽的走廊,17昼夜内铺设了铁路、汽车路各一条。德军统帅部想在严密封锁中围困并夺取该市的打算落空。但是,这还没有完全解决恢复城市与各地联系的任务。所有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仍然留在德军手中。此外,德军重兵集团盘踞姆加车站地域,仍有再次突向拉多加湖和重行封锁的危险。在1943年夏秋战斗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以积极行动打破了德军再度前出拉多加湖沿岸和重行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苏军肃清了沃尔霍夫河岸基里希登陆场的德军,攻占了德军坚固防御枢纽部锡尼亚维诺,从而改善了自己的战役态势。     9 r' x  \6 S! D0 Z
  1944年苏军在西北方向的进攻。对列宁格勒封锁的完全解除  由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左岸乌克兰、顿巴斯战役及第聂伯河战役中的胜利,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两市附近实施进攻的有利条件。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戈沃罗夫大将)所属突击第2集团军和第42、67集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为梅列茨科夫大将)所属第8、第54、第59集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大将)所属突击第1集团军、第22集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密切协同,实施了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1944)。参加这次战役的还有:远程航空兵(司令为空军元帅戈洛瓦诺夫)、各游击兵团(13个旅,共约3.5万人)。1944年1月14日,苏军从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向罗普沙转入进攻;1月15日则从列宁格勒向红谢洛转入进攻。1月20日,进攻军队经顽强战斗在罗普沙地域会合,并消灭了被合围的德军彼得戈夫—斯特列利纳集团。同时,苏军于1月14日在诺夫哥罗德地域转入进攻,1月16日在柳班方向转入进攻,1月20日解放了诺夫哥罗德。1月21日,德军开始由姆加、托斯诺地区退却。至1月底,普希金、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托斯诺、柳班、丘多沃、新索科利尼基等市相继解放。德军企图固守卢加河地区,但是2月12日苏军与游击队协同攻占了卢加,至2月15日前完全突破了德军防御。此后,沃尔霍夫方面军即行撤销,而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则继续沿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两方向追击德军,至3月1日日终前,已进抵拉脱维亚边界接近地。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结果,“北方”集团军群遭重创,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解放,加里宁州一部解放,苏军进入爱沙尼亚境内,为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列宁格勒以北地域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0 _0 Z+ Q+ O  A  |  1944年夏,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戈沃罗夫大将)、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为梅列茨科夫大将)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和奥涅加湖区舰队参战情况下,击溃了苏德战场北翼德军战略集团,从而注定了芬兰退出战争,列宁格勒的安全有了充分保障,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部解放(参见维堡战役、斯维里河-彼罗扎沃茨克战役)。德军战略战线的北翼处于彻底崩溃边缘。     
4 S- s- S$ ?0 ]% H; g  列宁格勒会战截至1944年8月10日结束,这次会战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对苏德战场其他地段的战斗行动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会战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军全部。德军统帅部无法将兵力由列宁格勒附近调到其他解决主要任务各方向。列宁格勒会战结束后,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大量兵力腾出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其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在庆祝列宁格勒建城二百五十周年的日子里,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在贺词中写道:“孤城被困,奋战九百日,这是当年人们为之赞叹,后世永志不忘的传奇般的英雄业绩”(1957年6月23日《真理报》)。在列宁格勒会战中,苏联军事学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领导下,成功地实施了方面军群的战略和战役协同,以及各方面军与舰队和区舰队之间在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中的协同动作。在列宁格勒附近,进行了顽强而积极的防御,并与实施反突击和进攻战役相结合。防御所及包括封锁地域全纵深和市区,各阵地和地区联结为统一的整体。因此,防御稳定可靠,才能有余裕进行隐蔽机动,将兵力迅速集中到受威胁的方向上去。协同组织工作是富有教益的。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和列宁格勒防空集团军在作战上隶属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集中全部兵力兵器的做法,为在防御和进攻中最有效、最合理地运用这些兵力兵器提供了条件。同时,集团军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和防空航空兵的战斗使用问题也得到了创造性的解决;航空兵合编为航空兵战役集群,对敌人实施集中的轰炸强击。军队指挥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同时属下广为机断行事。列宁格勒会战中,1943—1944年的进攻行动规模最大,其目的是彻底粉碎德军集团。突破封锁的方法是用两个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实施相向突击。完全解除封锁,则是以方面军群与舰队和区舰队协同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来达到的。通过各次进攻战役,在复杂的森林沼泽地条件下对敌人坚固筑垒防御实施突破的经验,丰富了苏联军事学术。步兵和坦克小分队的进攻战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其行动特点是在夺取个别地点,湖间隘路和水障碍渡口时独立作战。     ' |) h- O& N0 `. m. Q" M
  在列宁格勒会战期间,同企图破坏城市的德军炮兵和航空兵进行了顽强斗争。列宁格勒方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炮兵进行了有效的对炮兵连斗争。为此,广泛地使用了方面军和舰队的航空兵。自1942年年中起,德军炮击的猛烈程度降低了4/5以上。对炮兵连斗争,是在城市被封锁条件下对敌攻城炮兵进行巧妙而有效抗击的范例。     . x8 c' _0 i" `8 J* I$ H
  在列宁格勒会战中取得了在被封锁条件下组织沿海大城市防空的丰富经验。防空是由各方面军,舰队,国土防空军的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密切协同进行的,成功地击退了德军第1航空队所属各轰炸中队270余次空袭。目的明确的党政工作,保障了全体军人在思想政治上的团结一致,防御中坚韧不拔、进攻中战斗精神振奋。州,市党组织向作战军队派去了约7万名共产党员。在战争期间,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部队和兵团共吸收36.8万多人入党。共产党员团结了列宁格勒保卫者,保障了军人在防御中坚韧不拔、在进攻中锐不可当。     
- _- q3 x. w3 {: l) s  列宁格勒劳动者与作战部队一起奠定了对德军的胜利。根据联共(布)中央同意的党组织倡议,在市区组建10个民兵师,其中7个后来成了基干师。在城市被封锁期间,共修理和制造了2000辆坦克,1500架飞机,数千门野炮和海军炮以及许多战斗舰艇,制造了22.5万支突击步枪、1.2万门追击炮、约1000万发炮弹和追击炮弹。党中央和苏联政府时刻关心着列宁格勒,将它变成敌人无法攻克的堡垒。党和国家的著名活动家沃兹涅先斯基、日丹诺夫、柯西金、库兹涅佐夫、米高扬等都曾参与研究城市防务和供应问题。     
% s, b/ N+ z3 A0 Y! N- K2 X  苏联政府对保卫列宁格勒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人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海军军人的勇敢精神和英雄主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列宁格勒方面军有35万多土兵、军官和将军被授予勋章和奖章,内有226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西北方向(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共有486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其中8名两次获得这一称号。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2年12月22日命令,颁发了“保卫列宁格勒”奖章,约有150万人被授予这种奖章。1945年1月26日,列宁格勒被授予列宁勋章,1965年5月8日英雄城市列宁格勒再次荣获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 d8 e; \/ U% Y
5 d3 ~& d. s/ f5 F! A" B

# O3 p+ D2 G) d. w9 X2 ^列宁格勒军事图. L8 f* H# A" s! D
$ p' K# k) c8 }5 m$ a, |
俄罗斯圣彼德堡庆祝列宁格勒保卫战60周年# {/ h8 \! m3 e) D3 H

! Q; n5 r' q/ [( p& X; c% m
4 ]# r8 |% e  b2 U$ k, n! _: v
# e: r( ?& g% F# k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碑
% |$ w5 c6 b% s. h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选址在当年列宁格勒防御圈的重要关卡上,这里距卫国战争前线仅9公里。1945年7月,列宁格勒举行胜利大游行时,曾在这里搭建过凯旋门。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名为“封锁”的环形露天大厅,由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岗岩围成。封闭的环形石壁在南部方向被冲破,作为纪念馆的出人口,而这正是当年列宁格勒突破围困的方向。环形石壁的两侧飞檐上,用金字刻写着“900日”和“900夜”,象征着当年列宁格勒被围困的900个日日夜夜。大厅中央是一组名为“围困”的群雕。
, S) k0 @+ I9 U: ^/ s( `4 k1 \, f, A( U* [
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内雕塑
) |& N' o& y4 }: j1 _" t, g
2 x% K. {. A. f, b) r; D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圆周形雕塑及长明火  A* Y! ?8 S0 u3 l! I, F; P) G/ G
# o# g$ o' I, }6 h9 `: ~
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序厅内象征抵抗法西斯900天的900盏灯
( @+ _2 w, B3 X; `# |+ U- t' x
- |' U4 w1 h- C4 C圣彼得堡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序厅
5 w. f, ?. O% O/ t1 [* h* _1 z$ ~$ C) w  X. O
列宁格勒-普京总统的故乡
2 r; c+ o) P( r, G9 `" h# r8 K9 B: ~- t& F
4 _/ S& ]  C/ @* U% U
[ 本帖最后由 四军章 于 2008-1-12 14:4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2 14: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续列宁格勒(摘自百度)
* k* t" _2 h; o3 r, Z' L    圣彼得堡与欧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别在于,所有欧洲首都名称均为一个字 ,并且仅拥有一个含义,;然而圣彼得堡的名称却来自于三个不同的起源:“圣”— 源自于拉丁文,意味“神圣的”,“彼得”— 使徒之名,在希腊语上解释为“石头”“,堡”— 在德语或者荷兰语中称为“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者,这个年轻的城市蕴含着不凡的文化背景来源。它不但沿袭了德国及荷兰的文化传统,并且城市的象征意义和以圣徒彼得为守护神的古罗马紧紧相关。有趣的是,甚至圣彼得堡市徽——一个左右交叉的海锚,也类似罗马梵蒂冈的徽章。
, l% G( u3 X! d; x' P5 A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首都。其后200余年,它始终是
俄罗斯帝国的心脏。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发端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亚茨岛上建立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1712军,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持续200余年。1914年改称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又命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圣彼得堡旧名。涅瓦河三角洲上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和运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个小岛,靠400多座桥梁相连,使圣彼得堡具有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中心城区在大涅瓦河南岸,全市最繁华的涅夫斯基大街(涅瓦大街)横贯城区,海港、河港和各类工厂分布在外围的瓦西里耶夫岛区、彼得格勒区和维堡区,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海军总部大厦、圣伊萨克大教堂、十二月党人广场、斯莫尔尼宫……涅瓦河哺育了灿烂辉煌的俄罗斯文化,使圣彼得堡成为著名的科学文化城,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城内拥有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数十所高等院校,以及众多博物馆和图书馆、影剧院等。. c: W' t7 |6 Y
    在1703年5月27日以圣三一之名,于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彼得大帝首先在
涅瓦河三角洲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而他也当之无愧的称谓俄罗斯的海军之父。; j' f/ A' K3 W
    1703年就是圣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城市渐渐的从要塞开始发展起来。建造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十万名工匠被派驻到工地上劳作,因为彼得堡是一片
沼泽地,所以彼得大帝还下令,把全国所有的石头运到这里充当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头盖房子;此外,从外地来这里的船只也要交税,所谓的税并不是钱币,而是随船运来的石头。按当时的规定,大船要携带30块,小船要携带10块,每块不小于10磅。4 j  [# a4 g9 X
  1914年前称圣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1914-1924年称彼得格勒(Petrograd),1924-1991年名
列宁格勒(Leningrad),1991年复称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 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在圣彼得堡市内有世界第三大教堂—圣埃萨大教堂又称伊萨基辅大教堂,这教堂始建于1858年,历时40年之久才能竣工,内部以墨绿色大理石装饰,天花壁画是用十四种不同宝石镶成,祭坛前之圣像全部用镀金镶成,是个不可多得的观光胜地。3 j2 T, c/ Y1 k) h
    彼得宫坐落于市郊西面的芬兰湾南岸,占地八百公顷,是沙皇的夏宫,在富丽豪华的花园中,有各种布局巧妙的喷泉和金像,有的喷泉还会戏弄人,若不慎踏中机关,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喷来,其乐无穷。彼得宫更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1 K* C) v4 W8 T
  而
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亦是位于圣彼得堡,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宫,现为俄罗斯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内藏有世界珍贵的名画和雕塑,如著名的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名家的油画。名贵钟表器皿达二百七十万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内之名胜如尼华河、皇宫大广场。列宁纪念像等也是值得一游的。
; a9 K% P; e) a5 ?    圣彼得堡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
白夜(不夜城)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白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遥望着蔚蓝天空的北极光,感觉犹如在梦幻中一般。 在观光之余,游客也可浏览一下纳夫斯基大街,这里有很多售卖充满民族特色商品的店,游客在此一定可以买到所喜爱的纪念品,满载而归。1 Z1 F$ q( E/ j* p/ w6 i7 B
    圣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现有人口约500万(2006年7月)。圣彼得堡是座与威尼斯齐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圣彼得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除铁路公路桥外,300多座桥梁将这座水城连成一片。
' r# w+ k1 h4 u. m+ a# C' M& D    圣彼得堡市涅瓦河岸边的著名古建筑
彼得保罗要塞( X& {% ?9 s  V& @. H, m, ~% {
    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莫斯科迁到这里定都200年,直到1914年,这一时期一直叫圣彼得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俄罗斯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1918年3月,首都从这里又迁回莫斯科。1924年列宁逝世后,人们深切怀念这位革命领袖,正如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这里每一块石头都记得列宁。为了纪念他,1924年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就是俄语城市的意思)。直到1992年1月,为了给城市重新命名,圣彼得堡市又举行了一次全名投票。结果,大多数人赞同改回圣彼得堡老名。这样做,一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同时,也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 G& W4 s6 |1 \& w$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当时叫做列宁格勒。这里曾上演了最悲壮的一段历史,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希特勒扬言:“让彼得堡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俄罗斯人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市的人们每天只能得到25克面包,许多人被饿死,冻死。但苏联红军不去不饶,拼死反抗,没有让敌人再前进一步。列宁格勒保卫战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痛苦的代价:约有70万人在围困中死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估计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又再现昔日风采。6 Y) @% P5 b6 ~+ h0 C$ P) b' y( G# K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圣伊萨克大教堂等建筑高雅华贵、多姿多彩。闻名遐迩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后,这座昔日沙皇的宫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1922年它成为与之相邻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许多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2 N( y9 L. ^% p
    在俄罗斯历史上,圣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均在这里爆发。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今还靠在涅瓦河边,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大炮还昂首指着冬宫。二战期间,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但英雄的圣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6 Y' {4 n9 B* F$ w5 X& B. }    如今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这里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个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科学院。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w- t, G! s7 I! r3 @
    圣彼得堡因其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白夜”是圣彼得堡的奇观。它通常发生在6、7月间,在夕阳西下与旭日东升之间只有短暂的若明若暗的间隙,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街上读书看报。
# Y! G. l$ [  q+ e圣彼得堡因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落日余辉久久映照天际,在短暂的黄昏之后,又开始出现晨曦朝霞,刚落下的红日再次冉冉升起,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间的“白夜”奇观。 0 B4 w8 y  ^" s" F# g( R' @# n
    大圣彼得堡市在
芬兰湾东端(包括科特林岛)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城镇群:北岸是居民区、疗养区和旅游区;南岸是文化和商业中心;东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万诺夫斯科耶。市区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个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军区”,大、小涅瓦河之间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岛区,小涅瓦河与大涅瓦河之间属彼得格勒区,大涅瓦河以东是维堡区。; P& A9 Z! H/ t
    圣彼得堡还是俄罗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于城市西南部,河流两岸都建有花岗石的堤岸,港区筑有防护堤,人工水道与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军港相连。港区主要进口金属管道、工业装备、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机器、木材、煤炭、钾盐和黄铁矿。客运主要集中在夏季(经波罗的海至英国)。小型海轮可沿涅瓦河到达拉多加湖,并在此与俄罗斯欧洲地区内陆水系相联,经拉多加湖、斯维尔河、奥涅加湖及白海运河。轮船可进入白海,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线相联,经奥涅加湖、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轮船可抵达伏尔加河流域、里海、黑海和亚速海。4 P* q" x4 b( a2 ], R
    城市交通发达,有10条铁路干线呈放射状通向
赫尔辛基华沙、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大城市。" t3 d, `3 g% w; H
    圣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有彼得大帝时代建起的科学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著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著名的俄罗斯博物馆创建于1895年。城内的俄罗斯古建筑群享有盛名,属于18世纪早期的主要建筑群有:彼得保罗要塞及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军部岛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这些建筑群具有俄国早期巴罗克式建筑的特征:古朴、雄伟、稳重。18世纪后期的建筑有斯莫尔尼宫、冬宫、塔弗列奇宫、阿尼奇科夫宫(十月革命后改名后少年宫)。19世纪初的主要建筑有:宏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1米的伊萨克基辅大教堂等。许多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7 @7 m* z. S. s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又称“北方首都”。它拥有4000多个工业企业,其产值占俄罗斯工业总产值的6%,工业品畅销全国。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造船业规模在独联体居首位,能生产大型原子能破冰船,还生产各种车辆、电机和兵器。其次为化学工业,生产过磷酸钙(以科拉半岛的磷灰石为原料)、轮船和其他合成橡胶产品、塑料及其制品以及合成纤维等。纺织、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工业也很发达,有棉、麻纺织品、服装及靴鞋业等。工业所需电力来自附近的泥炭发电站以及沃尔霍夫河、斯维尔河、武奥克萨河上的水电站。& V' }. w' v. F. O# t! c$ n' ]
    圣彼得堡1988年与
中国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01-12 15: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哥的战争题材也闪亮登场了,好机器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01-12 15: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边再顶顶!非常喜欢列宁格勒保卫战那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2 15: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诺曼底的一些资料(一)3 \( o0 f- T2 I; U2 \
第一,百度上诺曼底历史介绍* f0 F, R* \) @! t
英文名:Normandie 6 M8 e" X. o5 _6 `8 U
①古国名。公元九世纪初北欧的诺曼人从海上侵入今法国,于十世纪建立公国。占有诺曼底半岛、塞纳河下游以南、巴黎以东的地区。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借口王位继承问题,渡海征服英国,加冕为英王,从此,诺曼底成为英国在法国的一个属领。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法国和英国进行长期斗争,  1204年法王腓力二世宣布剥夺英国在法国的所有领土,诺曼底及其他一些地区,始并入法国。
. N5 h% R7 S+ L3 [②法国西北部旧省名。北临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包括今芒什、卡尔瓦多斯、厄尔、滨海塞纳和奥恩诸省。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1982年)。沿海与北部多平原,南部丘陵起伏;海岸线平直多岸沙。气候温和湿润。种植谷物和蔬菜。乳肉用畜牧业发达,果园业也重要。有勒阿弗尔、鲁昂、瑟堡等港口。突出于塞纳湾与圣马洛湾间的科唐坦半岛,是1944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军队登陆的地方。
. a$ s8 `# h# c0 u1 ^4 J  ?1 b诺曼底
地区地处法国巴黎滨之间,公路与铁路的交通都极为便利,距离巴黎的大型 国际 机场不到 2 个小时的行程。 诺曼底人擅长建筑,因此,在诺曼底大区随处都可以看见各种风格的城堡、教堂及修道院。
$ \/ O0 V8 R# c  p公元 1944 年发生在诺曼底海滩的盟军登陆使得这里名声大噪.诺曼底战役是
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 ~1 s0 A6 a8 a( U
盟军在一个月里在西欧大陆上建立起从卡昂延伸到圣洛的稳固战线,盟军所有登陆大军已全部登上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最为关键的一次战役,对于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
6 L" W3 O7 u2 {/ |9 g" @第二,相关地图- }# a2 M6 V7 T6 u! }6 l! s
3 K! m8 B& v" g0 \  r/ ]$ L
  P8 e9 q  l. j/ B

9 X* n. C- ^& p7 k/ ?; U) n1 ^, o1 U. T! e9 O
. k0 k) E4 a; L, R1 f. w,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2 16: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诺曼底的一些资料(二)
: }% z, N& s/ r! ?/ ~第一,大家应该熟悉的一个标志。0 s' L* \8 n- s8 O

! W; I0 m1 ~' F, `; t" m% s2 ?& g& R说明: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臂章,臂章的黑底表示纳粹压迫的黑暗,上有一把十字军骑士剑形状的解放之剑。火焰由剑柄燃起,沿两边剑刃向上燃烧。这象征着复仇的正义,它将烧毁欧洲纳粹统治地区内的敌人政权。剑的上方是一道象征希望的彩虹,由各个盟国国旗上的各种颜色组成。彩虹上方的天蓝色部分象征着被奴役人民重新得到的和平与安宁,而这正是联合国家的目标。# J( f1 L! D. ^
第二,一些图片
( Q* c0 h7 p3 R$ c4 Y9 M  G法国诺曼底顾拜旦(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故居
% S3 J7 X8 h: Y: C) {5 F7 j! S0 g! B* p+ |* }7 b
法国诺曼底大桥" `2 a# m8 v2 E
诺曼底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大跨度复合斜拉桥,全长2141.25m,位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半岛的Honfleur南部和Le Havre北部之间的塞纳河河口上,主跨865m。边跨和靠近桥塔的部分中跨是预应力混凝土,采用三室单箱梁;主跨中间624m是扁钢箱梁。桥塔采用倒Y形,这对抵抗横向风荷载是非常有效的。桥塔高202.7m。1976年建成投入使用。
( Q* O& d8 q: Q, H1 b, h
* j' A. F& E4 b# z% e- ?! j诺曼底伞兵纪念碑- l) U# g$ ]7 p% x% r2 v, m
, Y* e& i8 C7 b& O) C
诺曼底登陆纪念馆
, }, S: W4 q: ]8 }
- U: w  d+ ]! f, N! K4 ~奥马哈滩纪念碑,阵亡将士最多的海滩! ^$ j; P" [* a% O- m* W9 Z2 K
" s  ^/ y& O! C+ N1 X( R2 v9 a, }5 c9 g9 x; A
美军墓地,三千多将士埋骨异乡
9 q, O. G- ]* W$ S% |
5 V8 X/ W+ U, y4 ]
% P+ Q4 o$ s  ^  ?" K/ c墓地里犹太士兵的六芒星标志非常显眼

& P% n' G: g  I7 j8 N0 y1 f& w; z0 `* A- S" ^- G$ h+ g. p, F! \
德军两万多阵亡士兵墓地
2 T( Q1 y3 u" s& a) e1 a1 h! b' e' M5 h6 \- m
HOCK遗址,电影《最长的一日》里突击部队攀登的悬崖就是这里,还保留着铁丝网
6 J, K2 {4 W* C3 h% J9 S9 M
, D+ x( u* s  b& c% J1 @: d" r
圣米歇尔山
4 B7 C2 e. c& A' Z9 k
; y# [& ]% d! t海滩上的奇观
' G) X5 g1 w/ j- c) ~
& ~  _2 S* [! m$ X
. q8 g& K6 w# w) d+ F, r: j7 G4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3 2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和平标志
, A- B$ A$ w, M, v1 ~9 a) z
    本帖一楼新增一款过去收的常规机2006年蓝冰和平标。和平标在zippo中应该是比较常见的,美版年册中首见于2002年,编号998,英文解释为“Banded Peace Symbol Antique Sliver Plate”。这里就这个和平标志做一些介绍。3 m% h% \- K9 v" l
由来! H% G. L& M" s

- y% F2 A, S3 ]1 v  j9 k* q; R
% `/ z5 L: ^5 Q* r    反核战标志,即和平标志,是当今世界被广泛使用的的标志之一。这个标志是按照“核裁军运动(CDN )”领导人Bertrand Russel的要求,由运动的参与者Gerald Holtom设计,作为抗议1958年在英国奥尔德马斯顿村成立“原子武器发展研究中心”的行动委员会的徽章。标志最初构想是由伦敦皇家艺术学校的设计师和毕业生提出,用基督教的十字架套在圆圈里面表示,但遭到了基督教徒的反对。
- O, h% J- ~& S5 U6 |3 C. U. u- t1 N+ n0 `* l* L- ?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保存在布拉德福学院的标志设计底稿代表了一个死去的人和一个新生儿的结合。标志采用海军信号代码的组合"N" 和"D", 正好是核裁军英文单词的首字母,"N" 指二面旗子向下成四十五度角被拿着,"D" 是两面旗子,一面指向上,另一面向下。' ?  I& q  P0 j! D4 U
    和平标志被马丁路德金的朋友在一次民权运动中使用之后,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各种权利运动和美国信奉正统基督教的组织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些人认为这个标志含有某种邪恶的隐喻,还有些人认为是共产主义的标志,所以人们开始避免使用。在南非的种族隔离政体下,甚至官方禁止使用此标志。在越战期间,战争的反对者们使用了此标志,因此这个标志也被称为“伟大的美国鸡的脚印”。* R) Q/ V3 j5 k, d8 G$ ~+ s

) z1 K% O  a1 Z% g! l9 n5 m5 ~0 Z8 \) u    不是故意的侵权,这个标志至今仍作为英国的核裁军标志。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把它看成和平和非暴力的象征。人们可以免费使用这个标志,并且无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这也就导致了它的使用和滥用,尽管被CND或是其他和平组织看到会不高兴。这个标志也被用作商业、广告和时尚等其他一些用途。“我们不能阻止这些使用,也不打算申请专利。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希望那些商家们能捐出一部分钱。他们所捐助的任何钱,我们都将作为CDN的和平教育和信息工作。”核裁军网站的发言人如是说。4 c3 I' s' S4 p6 U, _
核裁军(CND=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标志

+ |7 f/ b/ ]- ^+ h0 z% [* `7 ^/ }) F) v" V; O8 T2 w8 N9 @( Y$ o4 `
和平标志一些有趣的图片; X9 h* s  b# ~* H2 X
2007年10月27日,一名男子在美国旧金山肩扛反战标志,抗议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1 h( a/ s6 _) u, [- i* Z* h7 L

5 }( ^; X% a6 ], q4 B5 t6 ~  g2004年11月7日,反战人士抬着用鲜花做成的反战标志和标语在英国首都伦敦街头游行。随着伊拉克费卢杰地区的局势日趋严峻,伦敦一些反战人士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抗议美英军队的军事行动在伊拉克造成的平民伤亡。
) O8 A1 O$ b6 W3 o  T) A
5 q7 M% B3 Q/ @  f3 u1 n; y网友wonder9966用骷髅制作的反战标志首饰
1 {6 g1 z& U, n2 t" K6 |% x; k1 h
其他和平标志* y+ ^# Y* a" z  }6 U% u, o: N

( @: x# X, y5 M和平鸽:和平鸽是最常使用的和平的标志。它来自于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淹没了大地的洪水退去之后,诺亚送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让他们带回关于陆地的信息。最终,一只鸽子衔着橄榄枝飞了回来。二战后,对于把鸽子定义为和平的象征,毕加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49年他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所设计的版画中就画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鸽子,从那时起图形艺术家就设计了各种和平鸽的图案。
. ^- w' v, x% j4 n# a  y  @毕加索笔下的和平鸽
0 n) p3 Q: j. I7 t# E: u+ M& H0 l6 s: D  F: K0 R# P% ]' B
+ [! T* e; P& p$ c9 [
[ 本帖最后由 四军章 于 2008-1-14 12: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01-14 12: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MAKE LOVE  NOT WAR
" q6 a! D4 G+ \( `    本帖1楼有款1996年世界反战大会纪念的机子,实际上准确地说应该是国际反战大会。机身上的“Make Love  Not  War”很有意思,解释比较多,如“要做爱,不要战争”、“要爱,不要战争”、“要爱情,不要战争”。如何理解呢?弄清了来龙去脉,自己理解吧。+ v2 x  u0 X5 t
关于国际反战大会
4 b) ?" }6 Z9 D    国际反战大会于1932年8月27日,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召开。1932—1933年,由于战争危险日益增长,出现了广泛的反战、反法西斯的民主运动。这个运动是进步知识分子发起的。根据亨利·巴比塞和罗曼·罗兰的倡仪,1932年春天成立了国际反战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还有马克西姆·高尔基、马赛·加香、叶琳娜·斯塔索娃等。委员会建议各国知识分子和世界各大冶金业、化学工业和运输中心的工人推选代表参加国际反战大会。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各国纷纷成立国际反战大会发起人小组。领导这些小组的都是科学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在1932年5—8月期间,各国举行会议,选出了出席反战大会的代表。可是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百般阻挠反战大会的召开。瑞士政府不许反战大会在瑞士境内举行,声言这次大会“是苏联共产党人策动的”。荷兰政府虽然同意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但是提出了保留条件,即不许苏联代表入境。第二国际领导对反战大会也采取继然否定的态度,公然号召社会民主党工人不参加大会筹备工作和不参加大会。尽管这样,国际反战大会仍然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各国共选出约5000名代表,但由于各国政府的迫害,只有25个国家的2244名代表到会,他们代表3000万积极反战的战士。- L- E: U. e: R0 S2 k
    这之后到现在,国际反战大会还再召开么?多长时间一次,谁来组织?目前尚未有答案。所以这只机器是纪念反战大会的,1995年召开了反战大会了码?在哪什么时候谁组织的?我没有答案。
6 y% ]+ t5 a2 ]' G* w关于MAKE LOVE NOT WAR
' U5 _, Q3 V0 }8 m不能不提约翰.列侬
# m6 _( C; j! |) A, s8 |. O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Winston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诗人、社会活动家。 1940年10月9日生于利物浦的一个破碎家庭,由姨妈养大。1962年5月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1969年: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1970年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70年代: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尼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1980年12月8日晚,约翰在为洋子的歌曲《如履薄冰》配完吉它曲的回家路中,被一名疯狂的持枪者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后来这名乐迷被警方抓获并被判终生居住在精神病院里。12月14日下午2点,全球的列侬乐迷集体为他致哀10分钟,他的意外身亡也使得“Double Fantasy”等唱片在全球的销量出现飙升。在列侬死后的数年内,他的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直到80年代中期,列侬生前没有发行的一些曲目陆续面市,他在1972年参加的一次慈善演出的录像也被很多乐迷进行了收藏。另外,为了纪念列侬,披头士乐队的几位创始成员还于1995年重新录制了70年代期流行的几首老歌,这末些歌曲后来都作为新歌登上了1996年的排行榜。 跨过2000年,“列侬热”重新兴起。大量有关这位文化偶像的书籍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Geoffrey Giuliano的《Lennon In America》、Robert Rosen的《Nowhere Man:The Final Days Of John Lennon》、《Lennon Remembers:The Full Rolling Stone Interviews From 1970》。可以说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乐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并且将继续影响下去。! w, v7 ^) U/ i* l. S4 I( s# V
不能不提利农单曲《give peace a chance(给和平一个机会)
) S9 W6 g& A" c0 q) v    摇滚的“披头士”象征着狂热、先锋、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纵欲。他们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要做爱,不作战”是列侬演唱的《give peace a chance(给和平一个机会)中的一句歌词。24岁的列侬刚刚把他乐队的名字改为“Beatles( 披头士)时,32岁的大野洋子已经在表演她的经典行为艺术作品《切片》了。当时,她作为美国激浪艺术的代表者之一,甚至比列侬还有名气。
$ J5 ~$ Y4 t, |$ h) P    1969年,列侬和大野洋子走进婚姻殿堂。已有身孕的洋子和列侬为反抗美国对越南的战争,他们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旅馆大床上整整7天不下床,和平标语贴满房间的墙上,他们把象征和平的橡树种子寄给世界各国领导人。世界各国的媒体记者面对裸体的列侬和大野洋子在大床上接受他们采访,赤裸裸地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再现给世人--“要做爱,不作战!”很快就成为当年各国反战的口号。
列侬曾说:“我和大野洋子的关系是一杯用爱情、性欲和忘却兑成的怪味鸡尾酒”。

& l: x  Z4 ?  k0 J  f/ J一些相关图片# @+ n+ C# h; U+ C& s$ N
裸体的列农狂热激情地拥抱着日本妻子,爱情的沉醉与思想的统一使两个人脸上的表情无限幸福。但这是他们最后的合影。拍摄这张照片不久,列农就被杀死在自己的家门口。5 w3 m+ g' f! n/ f- Y" L
1 W# v) m* m* a8 b% ^. ^8 F
这是列农和他的妻子在一个表演现场后台。脸上沐浴着阳光的列农不知道他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了。美国1969-1970年
) b; E8 B) O' ~  a2 d
# ^  @1 {* f" I# A
  x0 X! X1 y4 C6 }# f+ Q1 u: i
列侬与洋子在纽约中央公园(1980年11月21日)
0 k  v2 z/ Y; r) m5 N6 f+ F, k. q  F) s# d. t8 e7 V
其他图片5 J. k" ^# L/ U) p& j7 r* c
& }; w, k, G" ?1 k

2 X8 `& u2 a2 R/ ^
2 c/ i! Q. }/ V3 M1 h  Y
0 b1 z# `; g, _7 q6 _. h  d* o5 p  [% I$ o
: |, T! N# a1 x! w- N4 W
* }+ v6 j7 _3 u3 d. J

7 O7 \& q# Y* W4 o/ {# V9 s
+ c. B( c& k, A[ 本帖最后由 四军章 于 2008-1-14 12:2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01-14 13: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美国《生活》杂志系列(麦克阿瑟、毛泽东、丘吉尔、蒋介石、东条英机及硫磺岛)! `5 t- Y& @$ E# m( i# q
; n$ Y4 v# W/ v3 S6 _" A( Q
不知道为什么会把东条英机这样一个二战甲级战犯放到zippo上,而且和毛主席放在一套z里,想不通。
% m, \, B4 M# e! K( G. E5 j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日本统制派军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大法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头号战争罪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任日本陆军大将和第四十任内阁首相(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在其出任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期间,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军队策动攻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疯狂侵略、践踏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涂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ZFS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