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ippopiggy

笨手拆Z记(完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4 08: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边这张图证明了火石管凹槽不是插头的“托”,管内壁那条细线是“托”,用大头针贴内壁伸入,明显被它抵住。  s$ s8 S1 `6 y  W: i5 f$ X
这条线目测离凹槽还有2.5毫米左右。8 X# L* Q( O+ [0 S2 _

/ U' Y8 t" _4 W0 X红字部分不大明白.
' P6 |" Y) D( Y2 x& T那条线最好编辑一下,) l1 f2 f7 n* |" I
用红圈标示出来.
4 q. h' G/ v6 ]' G7 h是指火石管凹槽顶端内径明显收小的那一圈线吗?8 h3 h0 @: G1 h
探讨下芯套为什么要开万标形的线缝而不是直线?
4 J3 O" B7 I6 _' g+ t
7 T, j5 I# l5 [% N! C0 O
; z1 n2 V+ D( N5 H; O工程浩大,用心良苦,图文并茂," O/ k) `, K, f  h7 j! u& M$ W
建议版主加精.
; K' V) X; V! A5 L5 }3 f/ x楼主做个归纳总结罢.5 H; i( R4 B, s% x3 l
总得有个精彩的后记吧.
" ~, h( u" S0 u/ W- [8 ]/ }/ I8 x: @9 T+ L/ ?# f% q) Q( E' Z1 N( s, O* _
[ 本帖最后由 焰炽 于 2008-10-14 10:4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0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得不好,加精不敢奢望。有空总结是肯定的。
, k  Y2 z0 P; V  Z- `7 r( y. V$ b6 `不太懂PS,我用windows画图拉条红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1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焰炽兄弟,插头说明已新补PS图在89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4 1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 t* S4 P" Z, @0 `% j& U原图
5 F* i- e2 j* l4 G; ]* ^& ?# _
  M# ~, @( h) O兄弟费心.! @3 Z+ M) E* d) P' r* g
看到了.看来我理解的没错.呵呵.
2 J$ L4 s8 ^+ c9 ^% m. U5 `9 j火石管凹槽部分收缩变小的内径& |/ I& @" |; b& F
起到支撑芯套及稳固火石弹簧的作用.
. Q+ b- C- Q3 }) `% G( q& \& N估计其孔径与火石弹簧孔径差不多., j3 F6 A' x' P# m# k7 i
剖解开来的内部图,
" K8 g- I7 |# L6 z0 `第一次看清了其结构及造型.# [. E; ~3 _0 S! G! [/ |- Q
内里乾坤,想必不是一般的仿品及国产双枪火石管所能精到的.
. @& i. a% I* W2 l) h$ S+ x兄弟有空可以再剖几个仿品看下它们之间的隐蔽差异.8 i/ o: ?# f& P, k  [4 D; e! C( g6 a
我想那是很有趣的事.
0 x, I. Q7 J' A# ^& ^! H
6 J3 C) ~9 Q: s1 E" \还是不理解芯套开缝为什么要做成那种线条?
& x- g" a: }+ t$ P- S. w6 v为什么不开直线缝省事易操作?
% h, k4 E0 u8 ?6 Y' }+ Z2 S% b
或者干脆不开缝,不是挺好吗?
3 J8 a: W+ V! s& N做这个伸缩缝是为了应对热涨冷缩?, C4 x( \6 }; ?9 y' }* Y) Y
望高人指点迷津啊.呵呵.
7 M2 n% Q/ p8 r$ V3 T; p
4 O$ V9 q9 k& e( \! _/ o[ 本帖最后由 焰炽 于 2008-10-14 11:2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10: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凹槽收缩导致火石管撑住插头的。! ~4 F1 B9 t. V. |
是内壁距离凹槽2.5mm左右的一个环状突起撑住插头的,插头没那么长,就是说,插头底缘到凹槽还有2.5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4 10: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ippopiggy 于 2008-10-14 10:31 发表
' {& P+ @# T7 T$ y. R, g1 p0 B3 }7 e不是凹槽收缩导致火石管撑住插头的。& U: f& B8 L+ Y( a
是内壁距离凹槽2.5mm左右的一个环状突起撑住插头的,插头没那么长,就是说,插头底缘到凹槽还有2.5mm。
' m; L! D7 \. w5 n0 O
再细看了一下,
, _0 w0 b! ]& g9 J$ S我理解的收缩内径顶端(也就是你用红线标注的那圈凸出部分),
0 X' \; X- B% g! v支撑着孔径与其相当的芯套.8 E. v5 z, g0 k4 h" f8 O
如果是这样,
* E8 V2 O1 D: z& q大家想法是一样的.呵呵.
2 f0 h5 q8 a  l6 S* J* G
% H' {2 a$ L9 R$ ^% |1 ~$ S[ 本帖最后由 焰炽 于 2008-10-14 10:4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21: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女拆完毕,小结一下吧,给有兴趣的Z友看看:) e0 l* p/ K, A9 a1 h
4 x: ^9 s8 f# k, U/ k) }3 _
1、拆卸的意义
& h3 y9 @1 X% @$ S) m当然,这个所谓的“意义”只适合部分Z友:他们在欣赏挂在客厅或卧室、并且是自己亲手拆卸的Z零件拼成的相框时心情会变得舒畅;他们认为这是进一步亲近Z的行为,也是Z友所独有的休闲方式。1 W8 @: N8 E2 D* M6 \  P% w
: b+ U1 J$ @* G0 G' W
2、拼相框的的原则
. b/ Y% l2 J- J  z- q当然,可能也只是我自己的原则:必须是同一机器上的零件拼成,否则感觉有所缺憾。铰片、插头等“顽固”零件的完整分离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我们必须在“同属一个机器”和“各零件都完好”之间做个选择,我选择了前者。
$ }' A8 ^9 H1 ^/ y. [! c
3 G: Y( _  v+ W5 n' r9 h8 e7 r0 N3、笼统的建议
: z  G0 }' c: O1 b# \A、“处女拆”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它能告诉自己:那时我的动手能力是这样的粗糙,值得保留。过了处女拆,建议大家单独购买Z的内胆和原胚壳子(这个我看好象有卖的)各若干来练手,直到自认为有较大把握时再进行“终极一拆”,拼得满意的相框。
5 {; ~- f1 y( r) \! z( {B、不建议拆双枪之类的替代品,可能某些细节的经验无法借鉴,甚至会起到不好的影响。
4 W9 F3 c4 k6 v' N8 lC、一定不要偷懒,一定要找到尽量合适的工具再动手(我就是没有等工具)。8 s8 a# [' P3 p" R8 g5 e
D、一定要有耐心,这个结果最终是自己欣赏把玩的,不要想着破几分钟就搞定的记录,毕竟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d8 l- q8 W2 ]1 v/ [
E、一定要在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时时动手,每次动手到收手的时间尽量连续。(我有时就是疲惫时做的)
4 a" I' x. R' N- ]- r+ EF、尽量多看帖子,多问高手6 C8 ]) z  z2 F. Z
& u; c; B" O8 e5 _6 `) ^
4、具体的建议和注意事项(未实践,只是参考高手意见,粗略预想下次拆时的方法)$ P! z' @% u# S8 N- H
A、冲两轮铆钉不难,但要注意尽量垫好缝隙,一定要吃住力,这样才可能得到完美的铆钉,内胆也不变形7 a8 ?% A4 B# c/ g1 A( h+ k* b
B、拆隔板最好是保留隔热胶,这才叫完美。所以不能火攻、不能用溶剂,只能用机械的方法顶下、撬下
( e. p% r. R! v& g  B! XC、芯孔铆钉比较难拆,如何保持完美品相,可能必须靠特殊工具和好的手艺了
. {( j* @9 [! F1 r; D* t: @7 CD、插头目前看似乎只有锯掉一小块火石管,才能取出,建议用线锯,或穆~告诉我的小刀锉
. t' {6 `7 e* J1 W, u5 z# FE、铰片,尤其是上铰片比较难拆,主要是保持不变形和磨损,建议的方式是损失外壳焊点处,从那里磨破,自然取下两个铰片。如果想保持外壳完整,那就要损失铰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21: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补零件拼图,在顶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4 2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动手完全分解Z的每一个部件,思路组织严谨,前期准备充分,拆后总结到位~ 5分制,我给4分!期待兄弟下次的动手,能拆出一个完美的分解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2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兄弟夸奖了。不但相当于从你那里打小抄,又搞出那么多惨不忍睹的零件,实在是愧对小Z。相信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ZFS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