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基凡氏

㊣基凡氏™ 分享帖 全新1948年第三代黄铜机无字竖纹带防氧化膜prototype(试制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05-10 17: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凡兄辛苦了。真是好资料啊。多谢分享

点评

我对Z的快乐,就建立在对Z辛苦研究之上。所以,不客气。谢谢kjb兄支持。  发表于 2013-5-11 0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0 18: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十五分钟看完,你用了24小时以上探求,感谢分享,期待加精,我先收藏。

点评

难得有人会用15分钟看完一篇帖子。感谢火域兄支持收藏本帖。  发表于 2013-5-11 0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0 2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大发了!

点评

谢谢小牛兄支持。  发表于 2013-5-11 0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0 2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器黄铜,大开眼界!

点评

老九叔最近签名图是屡试不爽啊,哈哈。感谢支持!  发表于 2013-5-11 03: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0 22: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一精品,价格相信也相当给力

点评

多谢本家兄大力支持,上海聚会指日可待。  发表于 2013-5-11 0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0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毛麟角机,高处不胜寒。有心人,楼主相当强悍,解说任何重器,只是时间问题。

点评

过奖。谢谢紫焰兄支持。  发表于 2013-5-11 0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0 22: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懂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呵呵,学习了基兄~~~多谢分享

点评

不论什么道,都要走正道。感谢良品兄支持。  发表于 2013-5-11 03: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1 0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下基兄 48年至今有65年历史
现在高品质的防氧化剂涂在黄铜上 在露天环境下也是3年不氧化
黄铜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暴漏会发黑
比如原汁原味的76万宝路 还有你发的第一张1940-1941年的机器
试制出来的后几年应该也不会高度密封

而且此机有镀层处跟镀层掉落处氧化化痕迹基本一致
请教下基兄此机器在外表材质上为何氧化的如此轻

点评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最终在80年代推广的薄镀膜黄铜机,Z公司还是倾重于降低成本,而选择了相对持久的薄镀膜等镀层工艺生产发行。也就是你所看到的,为什么当代镀膜黄铜机容易产生氧化的原因。  发表于 2013-5-11 02:58
第二,正因为第一点的利害关系,个人认为也是当年迟迟没有推广镀膜黄铜机的原因之一。而当时那种高厚度高成本的镀膜会产生开裂和剥落,我想是迟迟没有推广的原因之二。  发表于 2013-5-11 02:53
最后,我们抛开你所举的2个不恰当例子,我来回答你为什么80年代全新镀膜黄铜机容易氧化,而40年代全新镀膜黄铜机不易氧化。第一,镀膜和镀膜下面的金属镀层工艺都不同,成本也不同,防氧化和成本这2项当时难择其重。  发表于 2013-5-11 02:49
其三,其实你之所以举这2个不恰当的例子,也就是相当于问我,现代化发达社会建造的桥梁不过十几年光景就出现开裂崩塌,而以前建造的桥梁为何至今完好无损?按你的意思,以前建造的桥梁早应沦为黄土。我说的没错吧?  发表于 2013-5-11 02:39
其二,1975-76铜万,我已阐述那是早期熏铜机,所以岳兄用来举例也仍毫无说服力。  发表于 2013-5-11 0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1 0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乡舍得发这个啦 呵呵 好机器啊 解说得真好 大家多多学习啊

点评

多谢老乡兰兄支持,本来懒得分享。这世上,识货人永远占少数。  发表于 2013-5-11 0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5-11 0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兄的机子  让人口水啊   请问要帮你电解不?

点评

哈哈,感谢颠倒兄对原厂黄铜机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还用自身电解技术对原厂黄铜机进行客观证明,十分感谢。  发表于 2013-5-11 03: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ZFS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