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08-27 1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电影按顺序介绍一下:
& y6 r1 s2 D! c s* k5 D
0 P0 s3 F; r, p, D' j) @1,《异形》 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 i: I, e* ~% U3 [1 {7 Q8 I
; H2 v) W6 m& U + C8 @; G9 w9 R5 }' i# `/ @4 ]
; e) Y. E+ _- w; d
, d. V- S5 n" r7 d. T4 x! q" [: |6 l0 u: a1 D C& u, C% N
2,《月球旅行记》
5 |# o+ [6 S) ^# k; \" G拍摄:1902; N. V- A r: P3 a
影片剧情取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梅里爱采取神话剧的传统风格,表现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包括“科学大会”、“制造炮弹”、“月球登陆”、“探险者之梦”、“与月球人搏斗”、“海底遇险”和“凯旋而归”等段落。影片成功地创造了一些彼此非常协调并充满幻想色彩的服装和布景,并利用蒙太奇技术和特技手段成功地表现了炮弹飞向月球以及在月球表面降落等场面、月球表面和内部景像也表现得蔚为壮观。" a' i8 A7 ` Y+ c, s
( ^8 V3 M. e! U6 B- E. @) \
# d7 o" S; @# N: f
6 P* p! K+ d6 e! Q) M8 }" R; w; G8 h3 @* {5 ] h/ ]/ R
3,《教父》太经典的影片。也无需多介绍
" k: c4 k) p0 L( s! Y
6 {) `0 [) D+ O3 g
* R& H1 N8 G: `9 a& g
8 t7 @4 }0 _9 R& y
$ e4 P3 h1 D! \! \ u7 W+ v) E, u9 v! c4 ], n s0 j
4,《钢琴课(钢琴别恋)》( U s, ]' W' [
拍摄:1993" e. p' `& u$ M: ?4 p& z
19世纪中叶,在遥远空旷的新西兰海岸,美国少妇爱达带着九岁的女儿和一架大钢琴嫁给了美国殖民者斯图尔特。由于路途十分艰难,丈夫决定舍弃钢琴,将它留在沙滩上。爱达内心痛苦万分。她从小就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而唯一能让她排遣寂寞的就是钢琴那优美动人的音乐。斯图尔特只是个一心想要发财的商人。他根本不理会妻子的要求。爱达只能求助于邻居乔治·贝因。贝因表示想听爱达的演奏。于是爱达在海边发狂地弹琴,渲泄着她内心的寂寞和痛苦。贝因从这震憾人心的音乐中了解了爱达的心。 贝因用一块土地与斯图尔特换走了钢琴,并费尽千辛万苦将它运回家中。为了弹琴,爱达每天去给贝因上钢琴课。而贝因为了亲近爱达,提出用爱抚亲近可以换回钢琴。在音乐与爱抚中,贝因比斯图尔特更深地理解和爱着哑女爱达,他们两人的情感也逐渐滋长起来。专横的斯图尔特发现这一切后将爱达与孩子都囚禁在屋中。然而这并不能阻止爱达向贝因表达爱意。狂怒之下,斯图尔特用斧头砍下了爱达的一根手指。这终于导致了一场斗争。两个男人间达成了协议,贝因带着爱达和孩子以及钢琴离开这里。在船上,爱达在强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抛弃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记忆的钢琴。她把它掀倒了海里。 贝因与爱达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当金属的假指与钢琴键相撞时,发出了一种奇特的声响。它融入了钢琴美妙合谐的音符之中,创造出了另一种完美的旋律。1 ]8 v H1 r8 v

: O# o( R/ N7 X, A1 L
2 Z6 t% b# ]& o- M6 g& R3 x$ w1 o2 _, k8 x: b1 z) N. E
6 r. Z3 v+ E! \8 k- ]7 k/ g5 ~
5,《西藏7年》
+ T' ]/ o" ~7 N6 j拍摄:1997* S* o2 M! ^9 E8 S! m
1939年,高傲的奥地利登山家Heinrich离开妻子,和朋友Peter参加喜马拉雅山的探险,不料被盟军关进了集中营,在西藏一待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Peter与当地女子结婚,而Heinrich则结交了当时尚年少的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对西方事物很好奇,因此Heinrich成为了达赖喇嘛的私人教师,教授英语及西方文化。通过与达赖的交往,Heinrich逐渐改变了傲慢的性格变得质朴谦虚,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藏局势也日渐动荡起来……
, \; {& i9 r: b ' |) e5 F, S+ w5 X6 u: U+ T
+ Q. E7 d/ r7 v$ [: j) l9 R[ 本帖最后由 全聚得 于 2006-8-27 11: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