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LLBAR 于 2015-10-23 23:59 编辑
g) H% U8 f' ^. T+ C4 e+ e8 a
( l- p+ k5 L2 Q 近期入手两枚奥地利CHAMP钢机,但这钢机的弹片却是鸡肋,上手不到两周,弹片死亡!仔细观察两枚机子内胆上的弹片,发现虽然弹片不一样,但没有断的这个内胆弹片也有裂纹,弹片断了,翻盖就成了空谈!查过奥地利CHAMP火机的资料,但有点缺失,网络上资料显示同款内胆的却没有年份记录,改款后的记录在1955年,不知道这弹片易断的死穴不是不这老钢机存世量少的原因。其实就目前所了解到的弹片结构,基本原理是没变的,老机的弹片脆弱问题应该是后来弹片设计改变的原因之一,但仔细观察也发现,后来的弹片也是相差无几,估计弹片在材质还是没有多大改变,后期的弹片是经过冲压工序,出来的舌状,冲压后对舌状弹片与原来的连接部分下边缘造成暗伤,因此在日后的使用中不停的压力,渐渐的让裂痕慢慢扩大越明显……8 P0 ^; ]0 Q$ [3 @
老内胆的弹片是一片从火轮一直到铰链一端,沿内胆边缘下弯,再向上弯折的形成U形弹片结构,U形弹片上部分由中心棉芯位置的铆钉固定,U形与铰链上盖一片凸出的钢片作用完成开合盖动作,但U形弹片也可能因材质和生产工艺上的问题,U形变位窄,形变量大,估计也是让材质比较脆的弹片造成暗伤,因此它的抗疲劳性能较低,还没断片前,这老内胆的弹片我自己作过一次调整,以增大弹性,提升了开合盖的力度,但这个调整却是致命的,不到两周弹片失去弹性,打开发现弹片已开裂,仅剩一点点连着,不过前车有“箭”,入此机后,朋友也送我同样的奥地利CHAMP!到手的一枚刚好就是跟这枚断弹片的情况一模一样,本来考虑把剩下的那部分弹片直接再做一个更小U形,但实在太短了放弃了。再做另一种尝试,就原来紧贴内胆壳边缘的弹片直接往外翻出,调整至与上盖铰链位凸出的钢片能够接触,这下有感觉了,可以接触到,而且弹片往外翻,受突出的钢片作用往内胆收回,于是再作了几次调整,把这剩下的弹片调整成圆孤形的,这样弹片有足够的延伸与钢片发生接触相互作用了,让开合盖都顺利。后来,把钢片上的再用磨光滑些,与钢片的接触更顺滑。 T; ?( |* t1 _0 y, W
最老的那枚内胆断片后,尝试了几次,在内胆上的残片基础上恢复开合盖正常使用的方法:先把贴紧内胆凹处的残片挑起,用不太粗的金属圆棒撬起插入架着残片不回弹,圆棒慢慢往上推,在断口的位置向下压,把残片弄成一个弧形,再插入外壳试试弧形弹片与铰链处钢片的接触情况顺滑度,随便用小铁锉把残片不工整断口打磨不割手,铰链钢片也打磨一下,增强顺滑,提高翻合盖时的流畅。+ ~. M0 l2 _0 E5 c5 g
9 t% X( _" q6 N- X7 h1 t
* G, s3 j. V" f) _) [# v3 S/ w8 r3 G, h
, x y5 _' \% S! `5 o; L; _" G0 u
! C. \, o8 L. V6 n
$ F0 G4 N( F* G
0 w* X1 r& V( v8 X
& ~ R0 @& H" t7 Q& _; }" R
5 t+ n9 i% a5 b9 ~$ e3 u0 E* f2 p: v
4 k. i8 j3 {5 G3 R; t
, y% g3 E1 M4 Q# u/ U% n3 k; R, {
5 g( }8 J; ]! V- `' c: B6 G+ {+ X( y6 ~
! D: ?5 r7 i( ]$ Q# a% v4 x z9 u
% I$ O; Q- O1 N7 |3 i
3 D6 R& c2 j, s* w
# @0 N3 y3 a3 M0 c& C8 i
, U/ Q3 |" w6 R* A2 V& l1 J$ k9 u/ q( `) o {
# r2 v; H+ c& M/ W/ q% L2 P/ P
) `1 u' U8 R0 I" J7 B, y
$ b( k5 ~+ L- `9 z% d0 I$ Q) s, L
' l( H# R: W# c/ v
$ g4 K/ k; G: T3 m) E5 d
K" r' U! B \* m
) s: Y& }) L4 q
% o! z$ ~ j) c: P2 r3 A5 Y1 C( s" T1 D3 M3 E5 @! c
# y( x. l" m* }
% q! C. T. Q; A" j9 I1 |+ l* b1 |; Z( Q/ k" K2 C"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