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常规骆驼机,比较普遍的说法是1997~1999年出现在ZIPPO年册上的三张板卡里的机器,但其实广义上讲也包含90年代初中期的发行量很大的一批骆驼机,例如Z25\Z26,发行量30万枚,Z61\Z62,发行量10万枚。另外还有一些可以用C-NOTES(骆驼钞)兑换的机器,发行量保守估计也有5~8万枚。
: e+ \5 S: |, ^! g4 e$ Y1 w
! H6 n- U* t* T1 }$ L$ w很多同好第一次接触骆驼机也是从上述的某一款机器开始的,就像我的第一款骆驼机便是发行量10万枚的Z64(户外骆驼)。他们的价格普遍在150~300圆,甚至比年册里的其它主题机器还便宜,很容易上(ru)手(keng)。; C7 Q) D5 Y. y' y
! P' r3 l0 Y% _1 i' m: h和那些限量几十枚的骆驼机一样,每一款常规骆驼机,也有它的出处,本质上也都是作为骆驼香烟的广告机而存在。有心的朋友不妨深入研究一下,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关于RJR、关于骆驼、关于ZIPPO的资料。这也算是收集骆驼机的趣味之一吧!- T! {$ K9 g% F) R2 [6 R
) w# ~* _3 j: }# `
这里就拿这枚Z335(CZ175)做个例子,很普通的骆驼机,但里面包含了不少信息可以挖掘。
! ^& x2 Q, b( F3 [3 R# \
: ?4 f2 U$ u8 |0 ?2 m
) M% Y6 K3 E& n! v. N y8 y0 h
( i" | m0 g5 @9 h9 i首先是这幅图案的出处。这幅图案来自于RJR在1998年发行的一套纪念烟标 Joe THE COLLECTOR’S PACKS,主题是以骆驼老乔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很有亲和力的一套烟标。10枚烟标除了最后一枚“打猎中的老乔”以样机形式存在外,其余9枚都有相对应的CAMELZIPPO。而这9枚CAMELZIPPO中,1\5\6\7\8枚以套机的形式出现,2\4枚出现在了ZIPPO年册中,3\9枚在90年代初期已以单机的形式出现。其实如果以烟标来划分,把这10枚机器作为一套机器来收藏也很有说服力(我就是这么干的!)。1 z5 N6 r, @% n$ {, N# O7 \) c- c$ @: a
7 ~( j9 r) C5 D0 @0 ?5 {
; y [! S: L- K
! E: F3 W. M" I
这里可以引伸出一个问题,为何偏偏第10枚烟标没有做成ZIPPO正式发行,而是以样机的形式存在?我们可以查阅下Z书得知,这枚Z416已经采用了11色热转印技术,而且还无法将烟标中背景的迷彩色做出来,因此我猜测确实是因为技术原因无法真实还原烟标,而导致的RJR最后放弃这枚CAMELZIPPO的正式出现(RJR还真是强迫症!)。9 R h6 E- z, h
E8 [! ?# V: S: F' J
. h/ c- K+ J& [2 g! S) a; i
_) y& d2 S2 h0 w2 @! l
其次,这枚机器出现在了98年ZIPPO年册中。可以说,这是RJR和ZIPPO合作的黄金年代,在大量的定制广告机(不仅仅是CAMEL品牌)的同时,RJR利用ZIPPO这个大平台,在进行全球的战略布局,这时的骆驼机就不仅仅是作为RJR的广告机而存在了,也同时成为了宣扬美国文化的载体,潜意识里让骆驼香烟代表了美国香烟。在这一点上飞利浦莫里斯似乎走在了后面。& T# W+ ?% ?% Y5 B, y0 E
/ q) [7 p" L$ \$ J# W
2 h- w+ {8 J. O+ K
: I3 Z8 [, h4 |% q) i; W: Q
0 y, ^. |# Z3 y: f
: } @( z& ^5 I/ c& l9 l1 w另一点,骆驼香烟与美国机车文化的交融非同一般。这里面不得不提到哈雷戴维森,其实RJR在当时与哈雷的合作非常广泛,赞助了许多美国机车的活动,这一点,从发行的一系列骆驼机(板卡)中都可以看出来,还有大家熟悉的骆驼大翅、小翅、侧翅等都是代表的美国机车文化。而引入骆驼老乔也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了,以RJR为老乔的性格定位,皮衣大叔开着哈雷游街本身就是一副淋漓精致体现美国文化的画面。但是,由于授权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在骆驼机中找到HD的标志,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
- N {& X9 U q; Q: k- j! K
0 {* o3 c% H( h7 O8 l
$ H4 Y) ?+ c6 V / o) [8 o1 S/ H2 |
/ e- G/ E' F2 A; W: ]
9 C+ h$ t' j0 I6 b% k# O n关于ZIPPO的工艺,这枚机器采用的是海军蓝底板7色热转印工艺,在当时也算是中上水平的工艺,色彩饱满艳丽,表现力很强,这也是很多同好喜欢90年代机器的原因。2002年后,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ZIPPO也很“理性”的改变了大多数机器的生产工艺。在我们看来,一张做好了所有色彩的薄膜贴在机器上相比之前确实不够诚意,这一点还是让历史评说吧!8 Y7 _- k H% w3 _% S/ K& u2 \
9 D' L" @. I5 V" x( }$ K7 O
6 g- `0 d+ U! o( F! d2 l9 E5 A
6 b7 o/ l+ s4 }/ l
" `! @5 I+ |* @; l
- R: H* z# I' r& {最后,说到骆驼机就不得不提到样机,Z335(CZ175)在Z书及CZ书上都提到有一枚样机Z334(CZ421),是采用相同图案拉丝铬底板的。个人觉得RJR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确实拉丝铬底板体现不出这款图案背景的深沉,选择海军蓝而没有选择其它蓝或者其它哑漆色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在这里有一张另一款样机的图片,可以看出是采用的紫色哑漆底板,整体观感有差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样机图案是印在了背面,个人以为这是在确定图案的早期阶段所制作的样机,还没有到选择底板的阶段,就比较随意的拿一款底板也不管正反面先印出来看看。这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ZIPPO和RJR在确定一款机器量产之前所经历的一系列流程。" o8 \, a7 d d
/ G" c6 G! f/ S9 v# G, O4 L; p
- p" r* j7 r6 U! a, V
1 x v2 N) {6 }, X9 h% ]
这款机器就说这么多吧,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好能慢慢研究每一款机器,也是对这个兴趣爱好的升华!5 u) V- F; O# I4 U! g. R& S
$ x% G4 ?( T$ A0 K8 x: z; ?& U
: p$ V8 [3 t; W7 G$ R' Q9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