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LLBAR 于 2015-3-10 04:12 编辑 % K9 ^6 r% S% x; {; y7 b- w
C M$ X. X. Y1 k( g7 {. i/ C
DIY的通火石管小工具,很早就想发个贴分享一下,搞了两天图片加文字编辑,还是懒作怪啊!如果自己喜欢的也可以动手做一支!遇到我拍卖火机,哪位刚好有需要的Z友可以向我要一根,谢谢! 此枚通火石管小工具是两用的,可以通窄机内胆,也可以通常规内胆的火石管。需要通窄机内胆时,只要将垫环(圈)取下即可,不过切记要装回去。 以下为卡尺量取的部分内胆火石管口内径和长度的参考数值: (1)两枚近代旧常规内胆火石管拆件测量上端内径约为2.76-2.78mm(圆钢柱插入至管口转动有轻微紧迫,后再量取圆钢柱上端直径),卡尺量取火石管长35.78-35.80mm。 (2)两枚近代旧窄机内胆火石管拆件测量上端内径约为2.76-2.78mm(圆钢柱插入至管口转动有轻微紧迫,后再量取圆钢柱上端直径),卡尺量取火石管长约38.10mm。 (3)一枚47-49年旧内胆测量火石管上端内径约为2.70-2.72mm(圆钢柱插入离管口约5.5mm则被铜管口内所镶嵌铁质内环卡紧,估计此内环内径由新旧工艺造成几丝公差,改用竹棉签棒插入转动有轻微紧迫,取最棒身直径大值),卡尺量取火石管长约35.80mm。 (4)一枚近代的全新1941B内胆测量火石管上端内径约为2.70-2.72mm(圆钢柱插入同样被镶嵌铁质内环卡紧,改用竹棉签棒插入转动有轻微紧迫,取最棒身直径大值),卡尺量取火石管长约35.78mm 虽然接触的机器和通管的次数也不是很多,最初用无做定位处理的钻头进行通管,虽然都只是徒手钻,但到最后环节,穿透火石风化层时,坚硬的钻咀还是插到火轮上,再细心查看还是可以看到黑色火轮上有一个轻微的银色凹痕,相信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是比较难接受的。开始做手钻时,曾考虑的尽量以不伤及火石管内壁为前提,取用2mm直径的钻头,外面用热缩管包裹,热缩管收缩后也刚好能插入管内,直径相当,而且胶不会磨损管壁,这个做法有点理所当然。钻头前端直径只有2mm,但包裹的热缩管胶不足以顶开堵塞铜管周边的风化物,清理不够彻底,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再改用2.5和2.6mm钻头来试效果就马上好多嘞,现在把曾经做过的通管体验做个小总结一下,还有几点心得:
( G. [1 r4 ?, n/ a' }5 V9 T (1)首先是多数被堵火石管的是老机,近代的也有,但要注意新、旧款内胆的生产工艺也是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是要考虑的因素。
0 R/ }4 T' F2 R% z3 s @3 a (2)除了窄机内胆和常规机内胆存在不同长度外,还可能存在新、旧款内胆火石管上端内径和的火石管长度存在差异,有可能存在几个丝(1丝=0.01mm)甚至更多些的误差值,保险些的做法,可以先量取实际长度后与钻头长度比较,再着手进行通管会较为稳妥,最好是定位钻头长度小于实际长度;
# T( J. T" i" t+ n" x: N) N6 e (3)关于火轮与火石管间隙的问题。手头上曾经通过几枚全新、旧老内胆,发现火轮与火石管顶端之间的间隙很小,这与老内胆的生产工艺有一定关系。通管后为了保护火轮,剪一小片纸卡(0.4mm厚度)插入去都会有紧迫感,看来火轮与火石管的间隙有些会小于0.4mm,这就是制作手动钻头过程要求不露钻尖的原因,宁短勿长。所以制作过程,如果有拆件出来的火石管,可以通过手指触摸确定不露尖,如果使用其他内胆来量取可以通过平视目测的方法来确定,短一些都无妨;火轮与火石管之间的间隙还受一个部件影响,就是固定火石管的隔板,隔板在内胆固定时的高低也不是绝对稳定,曾经收过一枚老机内胆,隔板因为出厂瑕疵没有装到位,造成火轮与火石管间隙相当大,目视隔板是下沉的。这个间隙受生产工艺的影响,近代的内胆个人也觉得间隙明显比老机的内胆要大许多。& u( \: H) ~% F) n7 q+ r
(4)如果要做成既适用窄机又适用常规机,就要先定位好窄机内胆火石管相应合适的长度后,再增加一个垫环(圈),但垫环不能太松,以免丢失,避免无垫环的情况下去疏通常规内胆火石管而误伤火轮。如果方便的,也可以分别做成两支匹配常规机和窄机,做好标识区分开来就好了。
# u- ^ [& ^# s' t8 @4 K* m0 N (5)火石风化的问题。个人认为,火石通常是受潮湿空气环境所影响导致,针对带火石的收藏类火机还是使用干燥剂密封作为长期保存比较妥当,不然就将火石取出,垫纸片保护火轮。火石风化膨胀后会与火石管内层硬结,不同因素也令火石管内的风化情况都存在差异。以前经常试过用酒精就完成通管,此种情况纯属偶遇,可能是风化火石比较干松。后来通过几种液体(水、酒精、双氧水)对几种火石(原装、散装、普通黑火石)进行浸泡测试过很长一段时间,发现多数情况用这种方法并不能马上起作用的,液体通管要花太长时间浸泡风化过且干结火石才会化开,无效率。据自己的观察,内胆的火石风化现象通常从顶端近火轮的开始往管内延伸,顶端是最易受潮,另外随时间长短,在管内的风化程度也不一样,有些使用过的火石短些有可能全面风化但也相对比较易通。有些未使用过的全新内胆火石是完整的,前段风化而后段还比较完整,曾试过通管时掉出来的碎屑是颗粒状且可清晰见到火石上面的金色,就是后段的火石并未完全风化的情况。一些老机保存的时间更久,也有可能造成火石在铜管内全部风化,这个可以通过用竹棉签插入对比就知道风化堵塞的深度,比完整的火石都多出很多的。
/ \, Y0 O6 C% r* o0 M( K/ c/ E% E (6)对于有Z友使用电钻的,虽然我不缺电动工具,但也未曾用过,可能是喜欢用慢动作来解决吧,另一方面,手动来钻,可以觉察钻头刮取风化火石时的感觉,有手感,力度可以自己掌握,还是以前的想法,希望避免伤到火石管内壁和火轮。从以上四种内胆量取的管内径在2.72-2.78mm,使用2.60mm钻头,与管壁有0.1mm以上间隙,在火石管内会形成小小的倾角,直接使用电钻可能会由此对铜管壁造成损伤,钻速太快的话或许会卡住,这些我未尝试过,或许只是我个人的杞人忧天,但也不会尝试这种太急进的方法!我会先用老的2.0mm包热缩管的钻头先钻开一部分,然后再改用2.6的裸钻再二次去除厚的,再者用较吻合钢柱或竹棉签清除最后余灰。慢工出细货—— 以下是制作的过程,可能做得不太完整,欢迎拍砖,谢谢! A、准备的材料: (1)2.5或2.6mm钻头,五金店1-2元/支; (2)废弃的签字笔蕊1-2根,内径<2.5mm的1根(套入钻身坚固不易打滑),内径≥2.6mm的1根(可以用来取垫环、用钻头保护套),用纸巾加辐条清理干净备用; (3)布纹的胶布(用来缠绕笔芯以增加摩擦力,方便转动时使力); B、准备的辅助工具: (1)常规内胆、窄机内胆; (2)卡尺或直尺; (3)锤子或钳、小刀; (4)自行车辐条或硬金属条一根,清理笔芯及调整钻头长度时使用。 # T# B8 d# o" f9 T) c3 n" f0 _
( t0 L' R3 {9 X
1 {, h- Z/ Z |% G& \! c4 }$ h
& t$ X9 f, ^+ f8 ]2 t
/ a5 Y, f7 E7 |
8 t: G$ ?! G, P, L# c! \$ y7 A1 f( e+ J- Y0 V" \) z! ^% f( k, I
# M* A+ i2 q0 X- m( j z8 D/ k* b* y& ^" f! q& H
( s" U& I9 n+ t
5 }/ {$ ?$ N5 R2 I" O" j) R: p$ e5 A9 d
& H5 d9 _9 o4 ^, C% E
1 E+ F- e( A+ o% R4 I" l
* T4 y% h) L$ Y( I: ]; P) J; s/ e+ D" g: P4 e: Y
( F6 c# }2 I4 o. _+ \/ J: [
6 p( O9 R% @6 k& z, U
5 W% E' _) @$ L& Y3 o
7 R9 E: M$ H: R
( I# y5 A. n: ^' A7 x
R+ M9 D! w. I+ n( r
! V: h! d/ ]& U1 v1 a5 V; f# K4 G
: O5 M& d3 f! J3 Q4 _- W, a5 b3 L9 M2 O; a2 m% G5 T2 g6 S" b
7 U" \% K8 s6 Y& F9 m
. d8 u( u l1 z% _. W* }# _3 g1 Q* F" C- l
1 Z( S, D- a; H2 O4 q4 v1 W7 N
1 n) s6 s# i8 @9 \) A( d( P& v2 C/ l
' Y8 [6 d' }0 T j* g- @
- c" i$ g0 E( R2 L% ^- T1 R! e
n$ D% y9 w, U% m( Z( g, [: T/ a
$ f3 C! @( F2 a5 R* C9 L5 V- b9 _" g
) B& l( {, S$ N& r" n3 T/ y
9 K' f. K8 j1 P. o& _, l. L/ K: D1 `
% F* a# ?# ^. o(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