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975|回复: 42

浅谈铜之包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09-26 19: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战斗火炮 于 2013-9-26 19:47 编辑
( C. M. S( R" a; h1 X- M* L, g- i' N+ s
铜就其质地可以分为:青铜、白铜、黄铜、红铜(即紫铜)。
$ o) i" [$ z9 x! u2 U青铜:铜锡铅合金;' m; M$ I( P8 T" j# y8 f

6 ^3 {6 c! T* @7 ~3 x夏商周三代所铸的铜器基本上就是这种材质,也因此而称为青铜器。至隋唐大量出产的铜镜大多数也是青铜材质。5 u3 e' W" V) P% t6 w! \2 n+ J& v
白铜:铜镍合金;
' l  j8 @& {/ b9 V" b. V! @4 O! |8 l( q7 f- h" Z9 K
古代中国人并不是从铜的化学成分来认定什么是白铜,而是主要从颜色来认定的,因此凡是泛白色的铜均称为白铜,所以古代称为白铜的器物中有高锡铜合金(实际应是青铜),如隋五铢钱及唐代的一些铜镜,这些器物色泽类似白铜。真正化学意义上的白铜就是铜镍合金,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用这种白铜制造货币。
9 K7 F( s9 G& ?% r: J; h, ?) {+ }; i) F/ ]% x
值得注意的是出自中国云南的白铜曾经闻名世界,也曾在国内被用来大量制作器物,这种铜称为“云白铜”,云白铜有一个特点,耐蚀性好,不容易锈,也不容易起污垢。5 F$ I9 {4 s, ], n6 u7 T  \' Q
" B( S" I( i: Y
我国还有一种独特的白铜,叫砷白铜。砷白铜刚制成时雪白如银,这是古代一些炼丹家的发明,他们也因此而欺骗别人说是能点铜为银。砷白铜制作的器物极为少见,其中一个原因是砷白铜有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砷会逐渐挥发,因此这种砷白铜时间长了会变成棕赤色。- E0 `5 W0 J3 V, S- l
黄铜:铜锌合金;! s. t* Z8 u: Q! M% A# F) T
! @/ `7 ]' m* U6 @: D- [7 d% `
真正意义上的黄铜在中国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时间比较晚,约在明代中后期。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能看到黄铜的踪影,这是因为有铜锌共生矿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有部分汉代铜钱其成分是黄铜。
1 W5 j) M! i5 x; \: N, J) j, W9 g7 e. t6 ]  p# h- W
红铜:纯铜(即紫铜)。但是古代说的纯铜与现代的电解铜还是有区别。
; [! K" [% p+ `! y' ~* i5 c
% N- u; q! F2 h5 _红铜的生产和使用的历史居然是最悠久的,因为人类是先进入红铜时代然后再进入青铜时代。如果原生铜矿本身就不与其他金属共生,那么炼出来的铜就是纯铜,即红铜。到是为了改变红铜较软的性质,人类有意识地在炼铜时加入其它金属必须要等待人类文明的进步。
' D& }8 s8 q( K; @& }  c& x
" W+ M6 W( l' o$ A. p- |铜器就类别来说分为:青铜器,铜镜,铜钱,铜香炉(宣德炉),及其他铜器(包括铜佛)等。3 V$ z, w) V/ r8 J1 d1 x

! F$ F8 `- v& i5 r7 M+ C- C: l那么能不能用研究瓷器和玉器的办法来研究铜器呢?答案是:方法是相通的,但另有特殊性。说方法是相通的,是因为铜器(指无人造皮壳的)和瓷器、玉器一样表面会起变化,但是生成的物质不一样。: Q1 k/ S" ]2 |, b& O1 I
% g0 u% W( I' x
有人说铜是比较稳定的一种物质,这个讲法大谬!
6 G5 F2 Z3 v3 E  _
. w2 v# X* i( _; O, l不信请大家试一试,将裸露的铜件沾上点水,放在室外,二三天时间其表面即生一层绿锈。如果涂点醋,两个小时即生锈。即使是纯铜也不行。冶炼厂生产的电解铜,在空气中一冷却马上就变色,为什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其他各种铜合金除了白铜外,在有水分的环境中都会很快生锈。6 T* K0 b& b  z8 h  [6 V
( b6 W. e6 D: M1 f0 i' n% @; @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还没来得及生成包浆,铜器已经生锈了。
  V5 p5 ^& k% q, C: `
3 y; q1 ~% P' V+ `7 o' o4 E0 i接下来又衍生出一个问题:铜锈上面会不会生成包浆。我的答复是铜锈表面也会起反应,但不是生成包浆。因为我在包浆的定义中设定了一条,凡有包浆者皆能改变其表面的光泽,而铜锈上面即使生成包浆也不能改变其光泽,这是因为铜锈是一种蜂窝状物质,不平整。所以铜锈本身也不会很亮,即使年代已久的铜锈也没有什么光泽。1 S- H4 d6 g0 B# w6 X" Z5 S; ?
, |1 h# A* U& F6 Y% ~
现在我分类一样样解释过去,因为上面讲的不完整,也不全面。
2 ^1 w3 E- n4 ?3 K6 {. C# O( M8 j. ?9 _* O) p8 Z
以青铜器来讲,在实践中我们看到部分青铜器在未生绿锈的位置也会呈现出包浆的表现,产生一种柔光。这是不是包浆?是。这是什么包浆,如何形成的?这里我要引入一个新名词:污垢包浆。
' p3 H9 F* T3 G# j. y# M所谓污垢包浆其主要的成分是油脂,还包含空气中漂浮的各种物质的微颗粒。
( Z% {2 d5 W8 U6 W这种油脂的来源很广泛:人手的触摸;盘玩;墓葬中尸体腐烂后产生的脂肪酸;或为了保护铜器而有意抹上的油脂;祭祀膜拜时点燃的动物油脂制成的蜡烛、熏香等等。这些油脂包裹着形形色色的微颗粒不仅抹平了物件表面的缝隙,而且覆盖在物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再加上这层薄膜分解后再生成复杂的有机物、无机物。这些有机物和无机物可能带酸性,也可能带碱性,也会与铜器表面起反应,这时候包浆就形成了,也可以用科学术语来讲:形成了拉曼反应所必需的透明介质。
: C" D& x( T& Q
& m) K% ?3 X. o. D铜钱和青铜器的情形基本一致,因为我国历史上大量的铜钱皆是青铜所铸。唐代的开元通宝中有部分是白铜铸造的,明后期有部分铜钱是黄铜铸造的。3 M% \: ^" Z6 V
所以铜钱和青铜器从其表面可以看到三种呈色,绿色:铜锈;红色:氧化铜(原生或铜锈分解后生成);黑色带光泽:即污垢包浆。2 x5 V) q- U0 V1 U0 y
" @# H) `7 P3 l/ z8 Y
-----转自天南地北之子: a. ^7 r/ k7 g$ g" S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30 收起 理由
Shudujan + 20 很给力!
安徽深蓝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09-26 1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快乐的搬运工,在一微博上看到这个,觉得不错,就转了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9-26 1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9-26 20:2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09-26 2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握不住的沙,干 发表于 2013-9-26 19:57
- ]+ B: T7 i( W辛苦了 ,学习了

, @4 u! Y* j1 {$ v% d' A# i谢谢,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09-26 2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兰猫” 发表于 2013-9-26 20:23
3 b  m, ]! g7 P* R" r楼主辛苦了,嘻嘻

/ y1 L7 A: [8 u谢谢,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9-26 20: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9-26 20: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帖啊!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9-26 2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9-27 14: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ZFS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