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y face是人类微笑的面孔经过艺术处理后形成的图案,在通俗文化中经常出现。它在一个黄色(也有其它各种颜色)圆形上面用两个点表示眼睛,一个弧形表示嘴。现在已经衍生出了能代表各种情感时的笑脸。。。 1948年在Ingmar Bergman执导的电影Hamnstad中出现了Smiley face,这是它在流行文化中初次登台亮相。随后的1953年,1958年在宣传电影Lili和Gigi时,笑脸第一次被运用在海报上。 1958年,笑脸被第一次介绍到通俗文化,当时纽约的WMCA广播电台举办了一个比赛为当时很流行的巡回路演征集口号。一个名叫Cousin Brucie的听众提出的“WMCA Good Guys”获得了优胜。奖品是印着这个标语和开心笑脸的圆领衫。在1950年代后期,数千件这样的圆领衫被发放出去。。。 1963年,美国的一位广告公司的商业画家Harvey Ball受雇为纽扣设计笑脸图案。他的作品有着亮黄色圆脸,椭圆形的眼睛,嘴角的褶皱。成为最经典的图案。 1967年Seattle-based University Federal Saving & Loan在宣传推广活动中采用了Ball设计的图案。当时这个活动的发起人David Stem在1993年上任西雅图市长 1972年Franklin Loufrani将笑脸介绍给了欧洲的读者,并给它取名Smiley。当年的一月一日法国报纸France Soir开始展开“take the time to smiley”活动。笑脸用于标记好的新闻以便读者能够优先发现阅读积极的,令人高兴的文章。 在1970年代费城,Bernard和Murray在他们在他们销售的新奇小物件中使用了笑脸,使得笑脸变得非常流行。他们生产了纽扣,咖啡杯,T恤,车贴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上面印着笑脸以及have a happy day或者是have a nice day的标语。到1972年为止他们通过纽约纽扣制造公司NG Slater生产了大约5000万枚笑脸徽章。 在整个70年代,笑脸文化被认为改变了尼克松时代没有活力,虚无空洞的感伤;并且在后来的十年中传承了“Summer of Love”带来的乐观积极心态。这些当时社会的整体的空虚感以及Smiley Face给美国社会带来的鼓舞在著名影片阿甘正传中可以看到。在阿甘徒步n次往返美国大陆的途中,他用一个推销员给他签名的T恤擦去脸上的泥泞时,留下了一个笑脸,给这个在社会底层打拼的推销员带来了设计灵感。 最后也希望各位朋友Everyday have a happy day。。。差点忘了上机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