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272|回复: 205

关于隔油垫上的小孔--译自ALEPH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12: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隔油垫上小孔的用途?
  I0 C- R: ]% a% k) Q
1947年左右开始,隔油垫改用类似现行的毡垫,当时那上面开有2孔。
; F3 f6 ?$ |# `- b其中一个当然是用来穿火石管的,那么另外1个是做什么用的呢,至今仍然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 e, L/ U% @$ U! Z( p: x% L
' p& b3 B0 `, M' w) I

. S) d+ h+ I. U* S说法之一:用以放置备用火石
" U. p: P' p/ ^) L, ?  w) J7 h图 pic 1 是50年代的包装盒,如图中所示标有 "PLEASE SPARE FLINTS UNDER FELT IN END."(请将备用火石放在隔油垫下),当时的隔油垫上的小孔尺寸比现在的大许多。
5 F! m! Z: Z5 n" I: ?& d* G实际如果在那里放置备用火石的话,会发现每次拔内胆时火石都会掉出来,所以并不适用于放置火石。
9 ^2 O6 w. @% P# h/ e$ x据我所知,非ZIPPO公司产的有一种专门用以插在这个小孔里的金属制火石盒。当然现在的隔油垫上的小孔肯定是放不下的。) R. d$ y' a, Y6 j1 O4 r7 @- |! U
这第一种说法估计是改用塑料包装盒之后出现的说法,用以放置火石显然是不对的。
5 i% M- E' P& O
pic1.jpg ' @: @9 h+ ]  _9 s8 p

2 g" V2 |' r9 Y& O9 s

9 |( ]- |. v* _8 T0 U- G
2 n* i/ Q$ f3 I7 m, Z另一种说法是用以加油的加油孔。6 `2 l$ Y4 [; l; r: `
早期的保证书上的说明的描述非常模糊,无法判断到底是通过这个小孔加油还是掀起隔油垫加油。, a* ?2 k2 O7 R" V' W( [
而在60年代后期时曾经出现过的类似色拉油罐的说明书里面,则有相当具体明确的说明,参见 图 pic 2
* a; g, V. h9 x( D$ S; a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是在通过隔油垫上的小孔在进行加油。

  P" i6 p1 I3 b5 M$ A, _  t
  I3 l4 e& {& B* L" T: v, { pic2.gif
/ m, B% S' J! b4 w6 Y- B6 U: I# f* z! i- U1 a% \
0 {2 g' E+ I( g( d/ K
而且,在某些场合,通过小孔加油还是挺合理的。
5 i2 O. N* q' D8 t+ Z" a例如,二代座机等试一下就知道,隔油垫厚度较大,要每次掀起隔油垫加油并不是那么容易。
$ q2 H& k2 A  Q! s9 {, H" p
当然硬要那么做也没问题,但如果每次加油都这么做肯定会影响隔油垫的寿命
7 C9 }; A! d3 S8 `* f' X0 @6 a4 O, X" a7 T: g/ q) D
3 v3 }$ A0 A  F' N9 Q0 ]- i
) t1 o( |5 y7 e( p3 _. @
但是这个问题再往下讨论就越来越搞不明白了。
8 r$ R0 G" h: N( B4 i9 E9 }4 `& P因为有的资料上对这个“小孔”的用途还有别的说法。3 L4 f* p9 _9 R# R+ w; ^! q" \
图 pic 3 是50年代开始发售的名为“Barcroft”的座机的说明书中的图示。
) Z0 c# N% U4 r: m pic3.gif

& y1 S" F3 ]$ V4 Y& v( k% x: p" l& A- W" C
从此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小孔是用来穿棉芯的。

4 p5 o: W  F, u# [! [2 _ $ ]: n& k, S4 C
当然就无法再用以加油了。也因此可以断定无法掀起隔油垫再加油,而只有从隔油垫上加油了。
/ J, c4 O1 a+ n, B4 b
个人估计,Barcroft不只是内胆可以储油,其机体也可以储油,之所以通过那个小孔穿棉芯也是为了更好地从本体吸油。
# t3 U) J, K' z, L" Q# W
遗憾的是从Barcroft实物上没有发现这样的实例,但在Lady Barbara(女士座机)的内胆上找到了如 图 pic 4 所示的实物。
pic4.jpg
另外,1992年开始隔油垫上的这个小孔被取消,并印上了“LIFT TO FILL”字样。也因此使得如何加油有了个定论,而且其他的资料上也有明确这个小孔不是用以加油的注释:
! v( P! J6 t  T% x# u6 Y4 o  B    THIS MODIFICATION WAS MADE BECAUSE MANY PEOPLE WERE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IS "SMALL HOLE" WAS USED TO FILL THEIR LIGHTERS. THIS WAS NOT THE PURPOSE OF THIS SMALL HOLE.
2 a6 c3 @( Z0 R% b$ N' E; x! q4 D9 f3 I' y7 b2 ^7 [& l1 K* t+ d6 x
(译:这个改动是因为很多人误解了这个小孔是用以加油的,这不是这个小孔的真正用途。)4 ~- T: E7 I: Q  V- c
到此为止,可以明确这个小孔与打火机的使用机能上并无关系,也不是制造工艺上所必须的步骤……6 f0 I0 G7 M2 l1 s

, _* f7 s9 j  k( `" w' b1 I7 c! A但是,不知道为什么2001年开始,这个小孔又“复活”了,这使得小孔之谜风波再起。
发表于 2009-01-04 0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那个小孔是放火石的。因为现在的尺寸放火石还是比较合适的。
* }% j; I8 O# y  z2 @- [5 o. n也可以用以直接加油,或掀毡垫。
9 J/ T- i+ \( N; ~( ?) ?
3 x* S/ F* G7 @" J: \( Q5 R: I% g也许正因为那个小孔的用途很多,才没有一个专门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3: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小孔有可能作为工艺孔或为了底粘表面过于单调而开的.
# H/ p: [5 M3 I" _5 }6 r7 \无实质意义的小孔完全处于满足大家的好奇而已.  a9 `3 k, n; ?6 Q1 v! h

) l* d; N  ~% |: h- j: o个人见解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01-09 22: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个猜测完全正确,看图
b_86EA7AE9697E0328CE65A334C17F0B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01-06 23: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一步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许这个小孔就是多用途的^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7: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武装地带 于 2008-12-28 13:59 发表 & B3 W2 z  j( V
徒手打开底毡相当简单,手指压住底毡,用力一划底毡一头即翘起,一掀即可
刚才试了下,此法可行,屡试不爽,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3: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徒手打开底毡相当简单,手指压住底毡,用力一划底毡一头即翘起,一掀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LS版主说的也有道理。
" |4 g. @  g+ o, Q
# G1 D8 K) }9 [3 M( w# s  m# t每次加油时,徒手无法掀开毡垫
7 d" |) D7 x1 D- s总是需要一些小工具才能完成,
+ ~$ d  M0 ?  n* P, Y所以个人以为此孔用来加油,比较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03-04 19: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装火石的
; @* E6 O0 U$ W7 K6 q* l" V$ k) Z: D) f2 c6 o
[ 本帖最后由 纵情zm 于 2009-3-4 19:09 编辑 ]
102_3125.JPG
102_3126.JPG
102_3127.JPG
102_3130.JPG
102_31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03-05 00: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看到zippo的高明之处,让你对它一直保持着好奇和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ZFS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